泰安煎餅卷大蔥:李大嫂攤一張薄餅十元錢,一天能掙上千元


山東泰安市泰山區艾窪村的李大嫂在自家院前攤煎餅,一張薄餅十元錢,一天能掙上千元。

山東煎餅一般以紅薯,玉米為原料烙成,薄如紙。對咬和力要求極高,尢以玉米煎餅為甚。

外地人第一次吃山東煎餅,常常累得腮幫子疼,不是其他地區人所能承受的。

《舌尖上的中國》有關於山東煎餅的介紹,金黃色的麵糊在滾燙的鏊子上被烙成金黃色,香氣四溢。

山東煎餅,源於山東泰安。山東煎餅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

1967年,山東泰安市莊鎮東羊樓村發現明代萬曆年間“分家契約”,載有“鏊子一盤,煎餅二十三斤”。

由於“鏊子”的出現,可以確知,最遲在明代萬曆年間,現代煎餅的製作方法就已經存在。

山東煎餅最初源於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可知煎餅那時已是泰安民間的主食。

傳說唐末黃巢起義軍在泰山駐紮,當地百姓曾以煎餅相送。山東煎餅源於泰山亦是不爭的事實。

曲阜有的地方稱煎餅為“家餅”,因為是家家戶戶的常飯。

做煎餅,中原一帶稱“攤煎餅”或“烙煎餅”,工具也是特有的,幾乎家家必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