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搶時節憶耕田

  每年6、7月的雙搶時節,我總會想起小時候在老家架梨耕田的往事,回首往昔,當年小小年紀就開始幫父母分擔農活,從二三年級開始,我就學會了耕地種田,直到大學畢業在城裡工作後,耕田的活才停了下來。

  從小到大,我就對耕田懷有幾分敬重。因為我的父親是個種田的高手,馭牛犁田耙地的功夫十分了得,是村裡的耕種好手。在農村,耕田是技術活,架梨耕田的技術做得好,播種插秧進行得就快,農作物也長得好,收成也會高。 

雙搶時節憶耕田

梨田

  耕田的活兒我也只是學會一些皮毛,像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梨田耙田我就沒能學會。父親曾教過我,梨田的技巧更多在手上。通過扶犁的手把控,讓犁翻的土深淺、厚薄均勻。有的水田是不規則形狀,犁把握得好,彎頭角落可以犁到,牛不需多打轉身。犁田之後要耙兩遍。先用釘耙。堅實木架做的耙上,裝著十幾把鋒利的尖刀。放幾塊重重的泥塊在耙上,讓牛拖著走,犁過的泥塊就被劃開,粉碎,拖平。人牽著耙上的兩根繩子,掌控耙的路線、位置。再用手耙。牛拖著上有橫柄,下有列齒的手耙。人把握橫柄,將高處的泥土推往低處,田就平整,可以插秧了。

  梨田耙田主要是用於春耕,春耕相對時間短、任務重的夏季雙搶來說,時間更充足一些。梨田一般是在秋收之後,秋收結束後的農閒時節,勤勞的農戶會將自家的農田梨好。待到來年開春,梨好的農田蓄滿水,春耕開始時,及耙把農田耙平就可以插秧了。由於春耕準備的時間長,還有梨田耙田要求的技術高,梨田耙田基本都是由父親完成,我和母親哥哥姐姐們只需負責插秧即可。

  相對於春耕,雙搶時節更加辛苦。為什麼叫雙搶?是因為7月份既要收割早稻,同時要種植晚稻。6、7月份又是南方的雨季,如果早稻收割後嗮幹不及時,就容易被雨淋溼發芽發黴,同時晚稻如果種植太晚,又會影響晚稻的收成,所以要抓緊時間幹完。

雙搶時節憶耕田

雙搶時節,農村的娃娃兵不少,都是父母的好幫手。

  每年的雙搶時節,我都要承擔起耕田的責任,父親和母親要負責起任務更重的搶收、搶種、曬乾稻穀等工作。雙搶時節耕田的工作則相對簡單,稻穀收割時,打了谷的稻草被均勻地灑在水田裡,我的任務是把牛牽到水田裡轉圈圈,一圈圈地將稻草、水稻根踩進泥土裡,等它們腐爛後,再用轆軸把水田敲打平整。人站在或者坐在轆軸上,牛一走,轆軸的葉片連續撲打,使泥巴更勻更爛。

  耕田是很辛苦的活兒。“布穀布穀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陸游的詩句道出了農時的急迫。在雙搶時節,每天清晨5點多,天剛矇矇亮,我就將牛趕出牛欄,趁太陽沒有出來,抓緊時間耕田,到了上午10點,太陽已經曬得很猛烈,這時是牛困人餓,把牛趕到山上吃草,然後接過母親帶來的飯菜,坐在田邊草草地填包肚子,再把牛趕到草比較多的地方,讓勞累了半天的它也能填包肚子。

  每天天未明即起,斷黑上岸,在泥水中高一腳低一腳,踐踏前行。算不清在一丘丘田裡轉了多少路,估摸著一天也有幾十公里吧。看似平和的田野,也暗藏兇險。螞蝗吸血是小事,長著荊棘的田墈邊可能還有蛇。這東西出沒,連牛都會被嚇得不聽指揮。有時踩到碎玻璃、瓦片,在傷口吐幾口唾沫權當消毒,貼塊膠布再繼續走。有一次因為勞作時間過長,我家的水牛開始耍起性子,不聽我的指揮,帶著轆軸衝出水田在田梗上狂奔。我猝不及防,站在轆軸上被水牛拖著走,幸好田邊是條小河,牛是太熱了直接跳到河裡,我跟轆軸一齊跌到河水中,人沒有摔傷。

  後來我到省城上學,畢業後在欽州工作,就再沒有耕過田。這些年回家,發現村裡的水田大多已經荒廢,耕田的人越來越少,部分仍然耕種的農田也是機械化操作,牛用得少,會使牛耕田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早些日子,我到康熙嶺走走,正值雙搶時節,村民正在田垌裡忙著耕種,耕田已經全部機械化,找不到水牛耕田的身影。望著廣袤的田野。我彷彿看到不久的將來,馭牛犁耙這些傳承千百年的農耕文明技藝,與唐詩宋詞一樣,成為只有少數人研習的典藏。我心裡湧出一股莫名的思緒。是欣慰?是傷感?我說不清。或許兼而有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