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居家團圓,走親訪友的重要時節,每當年味愈近,身在遠方的人們歸家之情就愈勝,回家團圓,嘮嘮家常,傾訴一下一年的酸甜苦辣,吃一頓團圓飯,熱熱鬧鬧、其樂融融。

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春節

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過年有好多有趣的年俗,各地可能會有所不同,一起來看看通俗的有哪些吧。

看春晚,放鞭炮,送祝福

不知不覺,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過年不可或缺的年夜盛宴(雖然這幾年春節聯歡晚會不盡如人意,但好多人也是邊罵邊看,不看總覺得少點什麼)。

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放煙花爆竹,估計小孩子都很喜歡吧,噼裡啪啦的響聲為年的到來增添了不少樂趣,其實放鞭炮也有其來歷,這要從年的來歷說起。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互送祝福,給壓歲錢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活動,長輩給的壓歲錢少了,孩子們或許就不開心了,那麼壓歲錢有什麼來歷講究嗎?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陸馬七人八谷”

我們這裡還有後面的“九果、十菜、十一的蘿蔔、十二的蔥、十三的茄蓮埂上蹲。”這種說法來自哪裡呢?

宋高承《紀原·天生地植·人日》引東方朔《佔書》記載: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

正月不剃頭

好多地方都有正月不剃頭的講究,老人們都說正月剃頭要“死舅舅”的,當然這是不科學的,那麼這種說法又有什麼來歷嗎?

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於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當時,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福字要倒貼

福字究竟是否該倒貼,又有什麼來歷講究呢,民俗專家說福字要從外向裡貼,只有貼到最裡面,福才能倒著來,大門外福字是不能倒著貼的,你怎麼看呢?

正月不剃頭、福字要倒貼、除夕要守歲,你們那還有什麼有趣的年俗

好了,先寫這麼多了,你們那裡還有什麼有趣的民俗或者講究,歡迎留言分享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