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發展與晉升的六大訣竅

职业发展与晋升的六大诀窍

綜合整理/MBA智庫百科(ID:mbalibwiki)

01

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吊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會誤以為眼前出現的這個異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從而對其產生感情。

這是因為情緒受到了行為的影響,在吊橋上,由於危險的情境,人們會不自覺地心跳加快,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就像我們在辦公室,如果此時被上司刁難,一個人出來幫你說話或是幫助你,你對他的好感便會上升。研究者認為,與人們的一般常識不同,個體的情緒經驗並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發形成,它是一種兩階段的自我知覺過程。

在這一歷程中,人們首先體驗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後,人們會在周遭的環境中,為自己的生理喚醒尋找一個合適的解釋。例如,根據這種理論,在情緒體驗的過程中,人們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現與以往有所不同,如,覺得渾身發熱、心跳加速、手有點抖,接下來,會不由自主地到環境中尋找線索來解釋此時自己的生理表現。

02

辦工桌心理

辦公桌是人們離不開的工作夥伴,辦公室的擺設就像人的名片一樣,會透露人們的性格和心情,這被稱之為辦公桌心理。人們會不知不覺地以辦公桌透露的蛛絲馬跡為依據,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工作狀態,甚至是否適合在某個單位工作。因此,應該像愛護皮膚一樣對待辦公桌,利用辦公桌幫你傳達信息。這就是常見的辦公桌心理。

辦工桌心理的相關建議:對於辦公桌心理,專家建議,最好將指甲油、漱口水、維生素藥片等瓶子,以及毛絨玩具等從辦公桌上清理乾淨,因為這些玩意兒給老闆傳遞的信息是,你對自我形象可能比對工作更感興趣。

舉例凌亂辦公桌帶來的負面效應:一個髒亂的辦公桌會嚴重地影響到我們的壓力水平,從而影響到總體的快樂指數。超過一半的調查者表示,只消看一眼凌亂的桌子就會令他們的壓力驟然增大。只要令辦公室環境保持整潔和有條理,參與者的總體健康狀況就可得到極大地改善。此外,儘管人們一貫認為女人比男人更愛乾淨,而此項研究卻發現男女在工作場所的“髒亂程度”不分上下。

03

白熊效應

白熊效應又稱白象效應、反彈效應,源於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自主監視”行為——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使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放棄對事情的關注。

失戀的人努力想忘記傷了自己的戀人,結果發現對方的形象在腦中愈加清晰,內心苦不堪言;失眠的人努力讓自己不要想事情,結果更加興奮,大腦亂糟糟,沒有睡意;被領導批評一件事情沒做好,反而一直想著這個批評,以至於後面遇上同樣的事情還是會害怕。這種現象可以用“白熊效應”來解釋。

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自主監視”行為——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使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放棄對事情的關注。簡單來說就是當告訴我們不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已經成功的“紮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比如失眠患者告訴自己睡前不要亂想,結果腦子亂成一團,什麼記憶都出現了,這是因為失眠者在睡前的時間裡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我有沒有亂想”這件事上,而越關注就越會亂想。

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記不可,好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應該開展的生活、工作中,時間久了自然會淡忘。我們只能努力記憶,淡忘只能順應自然,這就是思維的規律。

04

131法則

131法則是人際交往中用於建立人脈網絡和人脈支持系統的法則之一。該法則有助於結識新朋友,積累人脈資源,被職場成功人士廣泛地運用。巧用這個法則,有助於建立職場“人脈存摺”,積累人脈資源。

131法則的第一個“1”:與新朋友相識後的第1天。在這一天,給對方發一份電子郵件,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在什麼時候相識的。這是確立一種相識關係。

131法則中的“3”:是指相識後的第3天。在這一天,給對方打個電話,致以真誠的問候,通過聲音的傳輸更好地把自己印在對方的腦海裡。

131法則的第二個“1”:是指相識後的1個月。在這一天,可以試著邀約對方一次,親自拜訪。

經過“131”這個過程,通常就能在新朋友腦海裡佔一席之地。這一法則適用於所有人,哪怕這個人並不擅長交際,只要運用它,就能夠迅速擁有廣泛、優質的人脈,並且把其擁有的人脈的能量發揮出來,完成人生目標和理想。

05

換梯術

換梯術是指在一個行業成功積累勢能,然後迅速借勢轉移到另外一個行業持續取得成功。

“換梯”最成功的案例來自摩門教徒。教徒會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做“更大或更好”,是一個尋寶遊戲。教徒分成小組用一個小物件開頭,比如一個牙籤。然後分頭行動一家接一家敲開鄰居的門,詢問家裡有沒有什麼東西,比這個稍微大一點或好一點可以交換。

“更大或更好”的遊戲說明瞭一個有趣的事實,如果人們感覺只是小試一把,他們往往樂於冒險一試。每次交易中玩家都在交換和提供價值,包括娛樂價值。如果那些教徒挨家挨戶要求主人白送一臺電視機,他們可能就不會那麼快成功了。很少有人願意把步子邁得那麼大,就像一個實習生去申請首席執行官的工作,或者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企業去參加某大型企業的合同招標,結果可想而知。

在遊戲當中,玩家通過把大型挑戰分解成一系列簡單、可重複的挑戰,消除了阻力。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小勝”心理,堵徒們則稱之為“串注”,字典上的意思是:累加性質的系列投注,每次賭博獲得的獎金都作為下一次賭博的投注額。在更大更好的遊戲中,自始至終都在進行著“串注”,玩家不會苦等下次交易時機,只要能讓遊戲進行下去,哪怕交易的結果只是稍微理想一點他們也會欣然接受。

在一系列規模雖小但意義重大的任務上取得勝利,不但可引起隊友的注意,還可以震懾對手,更能降低後續行動方案的阻力。從表面上看,這僅僅是一種積少成多的爬梯方式:越快越好,積小勝為大勝。但是,這種遊戲成功的關鍵,卻不只是快速的交換週期,而是他們的交易方式——橫向交易。當梯子不好使,就直接換一個“新”的,這才是快速成功的原因。

我們生活在一個打破傳統的登梯時代。不僅是在企業和個人發展,乃至教育、娛樂和創新方面都是這樣。傳統的路徑不只是速度慢;如果我們想競爭,想創新,走傳統之路勢必不可行。丟掉“努力付出必有回報”的範式,就會引領我們走向選賢任能的英才教育體制。但要取得成功,我們就需要像“換梯”者那樣去思考,像創業者那樣去行動。我們必須更加會幹,而不只是更加肯幹。

06

福克斯博士效應

福克斯博士效應是指:人類感知系統的一個基本怪癖。只要在合適的背景下,人們善於在一個毫無意義的形狀中不知不覺看出含義來。

福克斯博士效應的意思是說,人們善於在一個毫無意義的形狀中看出含義。比如在圖片中包含一個毫無意義的符號。但是,如果把字母“A”放在這個符號的左邊,把字母C放在這個符號的右邊,大多數人會把這個符號認定為字母B。如果把數字“12”放在這個符號的上面,把數字14放在這個符號的下面,大部分人會把這個符號認定為數字13。你可能比較聰明,將字母“A”和“C”分別放在這個符號的左右,同時又把數字“12”和“14”分別放在它的上面和下面,忽然之間,這個符號就變得在字母B和數字13之間搖擺不定了。

所有這些都說明了人類感知系統的一個基本怪癖。只要在合適的背景下,人們善於在一個毫無意義的形狀中不知不覺看出含義來。

就好像天晴的時候,那是上帝在對著我們微笑。下雨的時候,那是上帝在對著我們哭泣。其實,天晴和下雨和上帝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福克斯效應在很大程度上起著迷惑的作用。它的絕妙之處就是故意給個局讓你產生錯覺之後,左右搖擺。這一招對於銷售人員亦或是算命先生真的是很管用。因為這兩種工作人員的性質就是要客戶相信他們的話是真的。只要客戶有一點點的搖擺,就是他們戰勝客戶的時機到了。他們可以用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把自己的產品,或是自己的命理學研究說得頭頭是道,由不得你不相信。

後臺消息回覆處,回覆以上任一標題,有驚喜!

綜合整理/MBA智庫百科

近期熱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