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召開

目前我國溼地面積8.04億畝,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2017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1萬億元,帶動5200萬人就業;2025年,我國將建成300個國家森林城市

據新華社報道 7月6日~8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主題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致辭。

孫春蘭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發出了全面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倡議,為凝聚共識、深化合作、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增添了信心和動力。

孫春蘭指出,過去五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出臺40多項具體改革方案,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面向新時代,中國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據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其中,“溼地修復與全球生態安全”主題論壇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溼地面積8.04億畝,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我國共有國際重要溼地57個、溼地自然保護區602個、國家溼地公園898個,溼地生態系統中有溼地植物4220種、動物2312種,溼地保護率達49.0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溼地保護政策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我國在溼地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2017年,累計安排中央投資81.5億元,實施溼地保護修復工程和補助項目1500多個,恢復溼地350萬畝,安排退耕還溼76.5萬畝。我國完成了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11個省份發佈省級重要溼地名錄,公佈省級重要溼地445處。

“綠色產業與鄉村振興”主題論壇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已從1994年的1337.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超7萬億元,並帶動5200萬人就業。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2017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1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500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林產品生產、貿易、消費第一大國地位。我國山區貧困人口純收入的20%左右來自林業,重點地區這一比例超過50%,林業產業已成為許多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有46億畝林地、60億畝草原、8億畝溼地、8億畝可治理沙地,我國林業產業發展顯現出巨大的資源潛力和市場優勢。下一步,國家將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著力提高綠色優質林產品生產能力。

在發展林業產業的過程中,注重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林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加快發展林業電子商務,讓優質特色林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森林城市·綠色共享”專題論壇發佈了《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年)》(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建成300個國家森林城市。

《規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編制,提出將綜合考慮森林資源條件、城市發展需要等因素,努力構建“四區、三帶、六群”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其中,“四區”為森林城市優化發展區、森林城市協同發展區、森林城市培育發展區、森林城市示範發展區。“三帶”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森林城市防護帶、“長江經濟帶”森林城市支撐帶、“沿海經濟帶”森林城市承載帶。“六群”是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中原、關中-天水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將於2020年建成。

為實現這些目標,規劃提出6項森林城市建設重點內容包括擴展綠色空間、完善生態網絡、提升森林質量、傳播生態文化、強化生態服務、保護資源安全,並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建設能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4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