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一定賺錢嗎

定投只是一種操作手法、優化策略。能不能賺錢,關鍵看定投的基金本身的情況。

基金漲,定投賺錢,基金虧,定投虧錢。

同樣的起買點和賣點,定投能讓你賺到平均收益,比不定投的菜鳥賺得多一些、虧得少一些,比投資高手賺得少一些、虧得多一些。在成為高手之前,定投是最適合入門級菜鳥的玩法。

我們知道賺還是虧,主要看基金本身的漲跌,但問題是,誰能提前知道哪隻基金一定漲、哪隻基金一定跌啊?

沒有人知道。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什麼?

不是盲目下注,而是放棄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去尋找一個以你的判斷能力,可以確定的、大概率會發生的趨勢。

然後,投資這種趨勢。

聽起來很虛,舉個具體點的例子。

比如,我不知道哪隻基金漲、哪隻基金跌,但我知道,中國的經濟還在持續增長,企業、制度都在改革,未來社會財富比現在更多,除非發生大規模戰爭,否則這種趨勢是不會逆轉的。就像50年前的美國那樣。

儘管經濟運行存在週期性變化,中間還可能會有經濟危機,但是和這種趨勢並不矛盾。體現在經濟數據上,就是這一次經濟危機前的GDP一定高於上一次,下一次則一定高於這一次。不同週期的經濟繁榮期的頂點高低,也是這種關係。

這個趨勢是確定的,那麼股市在大體上能體現出這種趨勢。

股市體現這種趨勢,不是說10年前你買了幾隻基金或股票,10年後它的價格就一定比現在高,而是,在這個市場裡,頂尖的那部分企業,能達到的業績上限,是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突破的。

對零基礎的人來說,基金定投,最好就是投資這種比較確定的趨勢。

這種比較確定的趨勢,會體現在哪裡呢?

全市場指數。它不挑行業,是按照市值、股息率、業績等標準選公司股票,組成指數。

要投資的話,也投這種全市場指數的基金。

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選滬深兩市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的股票持有,過幾年其中幾家公司的市值掉到300名以外了,就把這幾家的股票踢出去,補充新進入300名以內的幾家公司的股票進來。

比如上證紅利指數,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股票裡,挑出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同時規模和流動性都不錯的50只股票,持有。今年誰業績差,就把它踢出去,換個業績好的進來。

這樣做,就能保證你買的這隻基金,一直投資市值最大的公司,或者一直投資業績好、分紅最優厚的公司。

隨著經濟發展,這些企業的總體業績、市值會創出新高,相應地,指數基金價值在此也會有變高的趨勢。

那麼,問題來了,股票市場有牛有熊,股價、基金淨值每天都變化,就算我知道指數基金未來趨勢是向上的,短暫下跌不可怕,比如從6塊跌到2塊再漲到4塊,最後還是能漲到10塊錢的。那我還是有可能在6塊錢的時候買,沒沉住氣4塊錢賣啊,最後還是虧了2塊錢。

我能不能提前知道最低價是多少呢?當然,也不可能。

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是,放棄最低價,追求較低價。放棄最高收益,追求平均收益。

這個用長期定投就能實現了:通過分批、長期買入,來攤平基金的購買成本。

定投固定金額,只要定投的時間夠長,就會發現:跌得越多,買入基金的份額就越多。

比如,你現在有3000塊錢,想買上面那隻基金,擺在面前的,有兩個辦法:

一個是3000塊在第一個月一下全買掉。

一個是定投,不管它價格是多少,連續3個月,每個月買1000塊的。

這隻基金的價格變化是:第一個月6塊,第二個月2塊,第三個月4塊,最後漲到10塊錢。

當你3000塊在一次買入時,共買入了500份,成本價6塊。

當你定投,就不一樣了:

第一個月,基金價格6塊錢一份,買了166.7份;

第二個月,2塊錢一份,買了500份;

第三個月,4塊錢一份,買了250份。

同樣是3000塊,一把梭買進,只買到500份,每份成本6塊;而分批定投,三個月共買了916.7份,每份成本才3.27元——成本越低,相對來說本金虧損的風險就越小。

最後漲到10塊,全部賣掉,一把梭的賺2000塊,定投的賺6169.39元。

理論上,這筆投資最高的收益應該是12000元——2塊錢的時候買入1500份,漲到10塊賣掉。但是,能精準踩到最低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主要靠運氣。如果運氣不好,很可能就6塊錢買了,4塊錢賣,最後還虧了錢。

所以相比起來,基金定投是不懂股票和基金的初級投資者最優的選擇——不搏高收益,賺安穩的平均收益,拉低成本,承擔最小的本金虧損風險。

最後總結一下,小白做基金定投賺錢,也是有辦法可循的:

1、不挑行業,不選主動型基金,只定投全市場指數基金:比如跟蹤滬深300、上證紅利、中證500……的基金

2、持續定投時間夠長,起碼35

3、收益達到預期,考慮分批止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