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中國製造2025」

前不久,中美貿易火藥味十足,美國單方面把貿易矛頭直指“中國製造2025”計劃,認為該計劃有可能威脅美國未來的技術霸主地位。“中國製造2025”提出於2015年,是我國為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而提出的第一個十年行動規劃,涉及的十大重點領域無不屬於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給力!“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提出於2015年,是我國為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而提出的第一個十年行動規劃,涉及的十大重點領域無不屬於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具體設計十方面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中國製定實施“中國製造2025”不針對任何國家,也沒想“挑戰”任何國家,實施“中國製造2025”唯一的目的,就是提升中國製造業技術水平,建設製造業強國,這是13億中國人民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強烈意願,是中國自身發展的戰略要求。

制定“中國製造2025”,有兩個方面的時代背景考慮

一是為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金融危機後,西方工業大國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相繼制定各自的工業發展戰略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如“美國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2011年)、“美國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 (2012年)、“美國製造業創新網絡計劃” (2013年)、“德國工業4.0戰略實施建議” (2013年)、“新工業法國”戰略(2013年)、“日本製造業白皮書”(2014年)、“英國製造業2050” (2015年)等。中國與上述國家一樣,也從2013年初開展製造業強國戰略研究,制定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用以指引製造企業的發展。規劃制定實施公開透明,規劃實施歡迎國際合作和國外企業參加,規劃內容完全符合WTO規則的要求。

二是中國具備了建設製造強國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在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並形成了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大類、191中類、525小類)的完整工業體系。多年的創新發展,中國製造業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新科技成果出現“井噴式”增長,航天裝備、高速軌道交通裝備、新一代通信裝備、發電和輸變電裝備、量子衛星、超級計算機、智能製造等一批技術產品進入世界前列。

給力!“中國製造2025”

“2025”是一個開放合作的和平發展規劃

中國改革開放後,不斷開放門戶,加強與國外合作,積極引進外資、引進技術,但這完全是建立在國際通行的經濟規則上,以完全自願互惠互利為基礎上的契約合作,為外國企業來中國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條件,完全符合雙方利益。這些年來,中國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創新技術成果不斷湧現。2017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75萬億元,佔全國GDP的2.12%。中國的科研支出已佔世界科研總支出的21%,且近幾年以平均18%的速度增長。正如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指出的,中國現在是創新型技術主要生產國。2017年中國境內外專利申請369.8萬件,授予專利權183.6萬件,均為世界第一,2017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24.35萬件,中國以48882件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年增長速度13%,將很快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創新大國。

給力!“中國製造2025”

如今,無人駕駛汽車、智能無人機等新產品層出不窮,且研究不斷深入。中國製造,正向中國智造、創造轉變。試想2025年,中國製造會是什麼“模樣”?日前,《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在京發佈。到2025年,我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世界第一,而且創新模式將由跟隨到並行再到引領;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天裝備、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農業裝備等,將整體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處於世界第二、第三位。中國製造正在蛻變,必將受到全世界矚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