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儲德顏67歲,家有五口人,家住石佛寺社區西河組一般貧困戶,他和妻子高生蓮年歲已大,本該頤養天年,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然而由於家庭條件差,兩個兒子至今未成家。2015年被納入貧困戶。在黨的脫貧政策感召下,老人在家閒不住了,為了早日摘掉貧困帽子過上美好生活,2015年儲德顏和老伴高生蓮貸款買了二十隻山羊三頭牛,背上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上了廣竹山。

“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廣竹山

廣竹山海拔1800多米是方圓百里著名的高山,從山下到山頂5.5公里,以前是石佛寺鎮蛟溝村的一個自然組,自然條件差環境惡劣,再加上山勢陡峭無法修通公路,近幾年居住在山上的二十多戶村民陸續遷移,整個山上連一戶人都沒有了。山上有100多畝耕地,數百畝山林再加上山那邊與湖北省鄖西縣縣城交界,無論是場地還是銷售都是發展養殖業的好地方。儲德顏就和老伴高升蓮在一戶搬走的空房裡落腳,將必備的生活用品背到上去,山上不通電他們用柴油燈照明,米麵油從山下蜿蜒崎嶇小路背上山,從此開啟了他們高山養羊脫貧致富艱苦創業之路。這山上一住就是三年。

“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玉米地盡頭就是老漢在山裡落腳的地方

從20幾隻山羊3頭牛幹起,由於是生態養殖,屬於當地的綠色食品,當年冬季在本地出售就供不應求。深受消費者的好評。

三年來他們除部分銷售外,還不斷的擴大養殖規模,用自己養的牛把山上已經撂荒的地耕出來,一部分土地種糧食自食和牛羊育肥,大部分耕地都種上了草木樨,供牛羊食用,現在已經發展山羊200餘隻、牛15頭、土雞250多隻。掌握了飼養技能又償到甜頭的儲德顏對脫貧充滿信心,2017年社區領導和幫扶幹部為他做了量身定製的脫貧計劃,併發放了產業直補資金。

“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逐漸壯大的山羊群

受到鼓勵的儲德顏說"我願意好好幹,我真不想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真想早點把它摘掉,多掙些錢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我現在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不用政府再為我操心了”。目前儲德顏養殖的土雞、雞蛋在當地扶貧幹部的宣傳下,每月都有人提前訂購。

“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這些田地全是老漢一家開墾出來的

2018年石佛寺社區駐村第一書記李國在得知儲德顏事情後,專程上山走了兩個多小時與駐村隊員們一起來到了廣竹山頂,看望了儲德顏夫婦,同時參觀瞭解了他的產業現狀和存在困難,對他們克服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並提醒他們注意身體,有困難及時和社區溝通。臨行時,老人握著李國在的手說:這麼遠的地方已經好幾年沒有幾個人來了,你們能翻山越嶺的來看我,讓我非常感動。

三年來儲德顏在山上由於沒有電也就沒有看過電視,一個小收音機是他們夫婦唯一的娛樂工具,在如此艱苦條件下,為全社區的產業發展做出了表率,也為社會上哪些年輕力壯,無發展動力、整天無所事事等靠要的人做出了榜樣。在他的帶動下目前有三戶貧困戶相繼選擇了養殖業作為脫貧的主導產業,儲德顏的事蹟在當地也被傳為佳話,同時也給一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

告別等靠要不會這麼難

甩掉脫貧帽要下真決心

“不把貧困的帽子帶進墳墓”——67歲老漢在深山搞養殖,一待便是3年

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媒體端)

來源 | 山陽縣中國社會扶貧網信息管理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