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

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

轉眼間,2018年已經過半。回顧上半年,中國車市曝出的大小事件不斷。其中,哪些事件讓你記憶猶新?哪些又事發突然,讓你始料未及?通過對新聞事件的突發性、傳播力度以及對行業影響程度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考量,蓋世汽車特評出了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在此與您共享。

一、恆大許家印砸67億港元入股FF

恆大健康6月25日發佈公告,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從而間接獲得Smart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而SmartKing公司則100%持有賈躍亭所投資的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Future(美國)以及FaradayFuture(香港)。

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

6月26日,恆大健康股價暴漲66%,市值一天增長超過260億港元。與此同時,因賈躍亭的關係,樂視網股價也一掃下跌的陰霾,開盤即一字漲停。由此不難看出,這一組合十分為資本市場所看好。

對於恆大健康來說,此次間接接盤FF有望使其在高速成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獲得強大的競爭力,佔領市場份額,實現業務多元化。而對於一直為資金髮愁的FF來說,恆大健康無疑為其帶來了“救命錢”。目前,FF雖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在廣州南沙等地籌建大型綜合性研發及生產基地,但FF91一日未量產,業界對於FF的質疑就依然存在。而在如此關鍵時期,獲得恆大健康的加持,不僅為其帶來了資金,為其之後規劃的展開破除許多障礙,也讓業界對FF開始有了一些期待。

二、鈴木汽車撤資昌河鈴木

6月15日,北汽昌河官網發佈公告稱,鈴木汽車將正式從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昌河鈴木”)中完全撤資,並獲得主管部門批准,已於2018年5月30日完成了股權以及公司名稱的登記變更手續。至此,昌河鈴木將正式退出中國汽車歷史舞臺。

近年來,昌河鈴木在新品投放上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市場表現亦不樂觀,由此帶來的銷量下滑以及業績的虧損更讓其對中國市場提不起興趣,如此惡性循環,最終使其不得不落入如此境地。不過,雖然銷量不盡人意,但對於中國這一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鈴木不會輕易全部放棄,也就是說,作為鈴木在中國的另外一家合資車企,長安鈴木暫時還不會解體。與此推斷相呼應的是,長安汽車日前否認了其計劃收購鈴木所持長安鈴木股權的消息。

而對於昌河汽車來說,此次鈴木的撤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業內人士表示,卸掉包袱的企業更加有利於輕裝前行。而對於昌河汽車未來發展,北汽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不排除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但前提是必須要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綜合多方消息,這一未來新的投資者很可能會是寶能,但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寶能如若真要入股,昌河汽車未來的發展自然值得期待,畢竟年初被寶能收購的觀致汽車如今正滿血復活。

三、北汽新能源借殼SST前鋒獲批

6月1日晚間,SST前鋒發佈公告稱,向北汽集團等發行股份購買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一事獲得證監會核准批文。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事宜已完成監管部門的審核,即將進入到最後的資產交割階段。此前,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曾公開表示,北汽新能源將於今年三季度上市。而一旦成功上市,其將成為國內首家純電動上市車企。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北汽集團對於其規劃一直都是未來獨立上市。據瞭解,其從2014年就開始了相關準備工作,完成了從有限公司到股份制公司的轉變。2016年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30億元A輪融資,共吸引22家非國有資本參與增資認股,持股總比例達到37.5%。2017年,其進一步完成了B輪融資,共募資111.18億元,市值同時升至280億元。B輪融資後,北汽新能源股東數量增加至33家。同時,其還完成了員工持股計劃。

北汽新能源為上市做了大量的準備,不過,按照A股上市條件來看,三年持續盈利是一項必要條件。而北汽新能源雖然銷量一直不錯,但從近年的營收來看,2014、2015年均為虧損,僅2016年實現了盈利(淨利潤為1.08億元),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必須保證在2017年、2018年繼續盈利,才能在2019年完成上市。當然,以此方式上市顯然沒有通過借殼的方式速度快,而這想必也是北汽新能源選擇借殼SST前鋒的一大重要原因。

四、奧迪入股上汽大眾

在2016年11月上汽、奧迪計劃成立上汽奧迪銷售有限公司後,由於多方面因素的阻礙,奧迪與上汽大眾的合作項目遲遲沒有進展。6月26日,在上汽集團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向投資人表示,奧迪已經入股上汽集團,並持有1%的股權。雖然股份不多,但據此上汽大眾已經具備生產和銷售奧迪產品的資質。

據瞭解,早在2018年4月,奧迪就出資11500萬元,認繳上汽大眾1%的股權。目前,上汽大眾的股東共有5家企業,分別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德國大眾汽車公司38%,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奧迪股份有限公司1%,斯柯達汽車公司1%。

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

據陳虹透露,奧迪公司持有上汽大眾1%的股份後,為上汽大眾下上汽奧迪項目計劃中的首款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籌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目前,上汽奧迪項目正在按照各方既定的時間計劃穩步推進。雖然其未向外界公佈相關的時間計劃,但根據奧迪經銷商聯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公司此前達成的協議,第三方公司不得早於2022年1月在中國進行銷售。由此可推斷,上汽奧迪產品最早將在2022年正式進入市場。而提前達成合作則為雙方預留了充足的準備時間。

從2016年開始,隨著寶馬、奔馳的迅速增長,奧迪的領先態勢越來越不突出,甚至屢被反超。對於奧迪來說,與上汽合資有利於其將更多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擴大其中國市場佔有率。而對於上汽來說,此舉亦將為其帶來更大的市場影響力。

五、奇瑞股權轉讓決議獲通過

5月29日,有消息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蕪湖召開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

相關數據顯示,從去年起,奇瑞汽車的銷量表現不佳,2017年奇瑞集團銷量為68萬輛,同比下滑,並且下滑趨勢延續至今年第一季度。在車企排名中,2017年奇瑞乘用車銷量位列自主車企第五位,與吉利、長安、長城銷量數據相差甚遠。

奇瑞在資金上亦不容樂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奇瑞汽車短期負債合計為404.95億元,非流動負債達到218.88億元,負債總計達到623.82億元。而至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車營業利潤為負6.76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虧損額擴大了4倍,資金壓力空前。也正因業績不佳和資金壓力,奇瑞汽車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先後出售了觀致和凱翼的控股權。

綜合以上,在銷量下滑、資金壓力加大、品牌影響力下降等壓力下,奇瑞選擇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輸血”實屬情理之中。至於誰將選擇“拉”奇瑞一把,只待時間揭曉。

六、長城寶馬合作或於今秋落地

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

2月23日,長城汽車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宣稱與寶馬股份公司簽署意向書,雙方將以合資公司的形式開展合作,聚焦新能源汽車及未來技術。5月,寶馬CEO哈拉爾德·克*在接受《AutomotiveNews》採訪時表示:“寶馬與長城汽車的談判進展順利,但談判可能要幾個月後才能結束,如果在秋天問我會有答案。”這意味著,長城寶馬合作或將於今年秋季正式落地。

受到國內車市政策環境的變化,新能源汽車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而這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車企投入到新能源汽車浪潮中。毫無疑問,此次寶馬與長城汽車聯手,正是寶馬在華電氣化佈局的關鍵一步,有利於其實現旗下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而對於新能源產品佈局較晚的長城汽車來說,面對即將實施的乘用車雙積分政策,與寶馬在新能源領域達成合作或許能夠解其燃眉之急。

七、吉利收購戴姆勒9.69%股份

去年11月,吉利被爆欲收購戴姆勒5%股份,此後兩者緋聞持續不斷。儘管戴姆勒當時斷然拒絕了吉利持股的請求,但其同樣表示歡迎其在公開市場進行股票購買。雖不知戴姆勒是否確有此意,但幾個月後,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就通過一家投資基金購得了9.69%戴姆勒股份。自此,李書福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

從吉利或是李書福方面來看,其投資戴姆勒成為最大股東無非有兩方面的目的:第一,與戴姆勒進行合作,第二,純粹出於獲取投資紅利的目的。而從李書福“並不尋求在戴姆勒獲得監事會席位”以及“雙方是否將有更多合作將取決於戴姆勒一方”等相關回應中不難看出,能否與戴姆勒合作似乎並不是其收購戴姆勒股份的先決條件,至於未來能否與其達成進一步合作,其也更多是抱著“隨緣”的想法。或許,真的是戴姆勒多慮了。

八、寶能拿下觀致控股權

1月9日,觀致汽車的外方母公司KenonHoldings(QUANTUM母公司)發佈公告稱,寶能集團正式成為觀致汽車的控股股東。公告中顯示,寶能集團以66.3億元收購了觀致51%的股份。此次被寶能集團收購後,觀致汽車的股東結構調成為寶能持股51%,奇瑞持股25%,KenonHoldings持股24%。

近幾年,觀致的發展一直磕磕絆絆。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從2011年“奇瑞量子”正式更名為觀致汽車至今的7年時間裡,觀致汽車共累計虧損了100.2881億人民幣,平均年虧損14個億。而觀致外方母公司KenonHoldings發佈的2017年三季報顯示,觀致該季度共虧損2.85億人民幣,與二季度虧損4200萬相比,虧損幅度飆升了近6倍。

不過,隨著“金主”寶能集團的到來,觀致迎來了轉機。今年上半年,觀致汽車銷量快速攀升。相關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取得同比增長288%的良好開局之後,觀致汽車在二季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4月份實現同比增長400%至5,355輛;5月份再創歷史新高,銷量達到7,028輛。至此,觀致汽車今年1-5月累計銷售23,754輛,同比增長366%。

在寶能的支持下,觀致正在滿血復活。而根據觀致的規劃,今年下半年,其將推出的改款系列車型,將實現20項配置升級,並推出純電動車型,最大續航里程達700公里,同時實現智能網聯的應用。2019年,全面提升在售產品的動力總成,推出全新車型,全新造型、全面升級、打造爆款,並推出第二款純電動車型。此外,觀致汽車正在逐步完善C、D級平臺和純電動專屬平臺,全面覆蓋7座SUV、7座MPV和中大型轎車市場。隨著新產品不斷問世,觀致汽車或將煥發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