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日本動漫的高中生,整天吃喝玩樂不用學習?

為什麼日本動漫的高中生,整天吃喝玩樂不用學習?

【動漫雜談】為什麼動漫中看不出高中生的壓力?

這個問題從現實的角度分析是得不出結論的,中日韓的學生面臨的高考壓力其實都差不多,只要高三在“進路調查”中選擇了升學,那就意味著要面臨高考的壓力。

實際上多數動漫不提學習壓力,只是想將更多的筆墨用在有趣的情節上,而非在用在對於主題沒有任何幫助的升學複習上。這種犧牲掉一部分合理性的創作方式,其實是一種“方便主義”。

為什麼日本動漫的高中生,整天吃喝玩樂不用學習?

換句話說,如果高考對於動畫的主題有幫助,那創作者就不會規避掉這一點。《Just Becaus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部動畫詳細的描寫了從複習備考,到補習班衝刺,再到填報志願等等一系列考前的準備工作。男女主對於複習的態度都非常認真,觀眾也能切實的體會到他們的壓力。

用了這麼多筆墨去描述高考,是為劇情發展服務的。在這部作品中,高考讓故事變得更具戲劇性:男主明明已經保送了名校,卻暗中瞞著女主去考她選的學校,而女主則為了考上男主的名校,加倍努力的學習,還偷著把志願改了。在高考這種只有一次機會的背景之下,兩人的抉擇更容易牽動觀眾的心,觀眾將帶著“付出的努力換來的是感動還是遺憾?”這個問題,滿懷期待的看到最後一刻。另外,相互有些好感的兩人為了備考而各自努力的情節,本身就能勾起很多觀眾的回憶,是個非常不錯的素材。

為什麼日本動漫的高中生,整天吃喝玩樂不用學習?

再舉一個例子,《吹響上吧!低音號》中,高三的學姐同時面對樂團的全國大賽和高考的雙重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姐依然沒有放棄樂團。在這部作品中,描寫高考是為了襯托夢想可貴,是為了讚美學姐敢於追求夢想的勇氣。

總之,動畫中是否要表現學習的壓力,只是個取捨的問題,創作者只會把對敘事有幫助的東西寫下來,而其他的自然會一筆帶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