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航:姜文爲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每一部姜文電影問世,都會引來無窮的爭議和解讀。

《邪不壓正》隨心隨性的人物及劇情,到底是拍砸了,還是另有深意的反套路神操作?

很難有正確答案。

著名編劇、影評人史航先生在片中出演的那位“華北第一影評人”,也是該片的爭議焦點之一。

針對該角色引發的各路闡釋或過度闡釋,作為當事人,他寫出了下文回應。

當然,也不見得是標準答案。

——不過,正因如此,電影這個物種才這麼迷人。

PS: 原定的王大根專欄(《流星花園》篇)因故延後,敬請期待。

談談《邪不壓正》裡的潘悅然先生

文|史航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1

當初,推薦馬識途先生的小說《夜譚十記之盜官記》給姜文導演的時候,我說特別希望主人公張麻子不要死,因為八十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拍過一版,叫《響馬縣長》,張麻子最後英勇就義,我看得很失望。導演說,不會讓他死。

導演做到了。《讓子彈飛》裡,他只是讓張麻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贏了也輸了的張麻子

後來推薦張北海先生的小說《俠隱》,沒提什麼特別的希望。但導演是多麼善良又多麼敏感的人啊,他知道我想要什麼,就給我留了個角色:女主角關巧紅的裁縫鋪裡,住著這麼一位號稱華北第一影評人的潘悅然先生。

導演說了,民國就是個票友時代,有人票文學家,有人票大總統,有人票革命黨。

沒錯,潘悅然這位老潘,他就是想票一下影評人。仗著人緣好,大家都不忍心讓他撅嘴或者眼圈泛紅,就互相擠擠眼睛認了這事,還給了一個足尺加三的帽子,說他是華北第一影評人。他聽到這個,真高興。

2

李天然第一次見他,就提到這個頭銜,他臉上馬上彙集了十二分的矜持以及二十四分的友善,張羅著要給這位少爺倒茶去了。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熱情的Waiter

那是華北第一影評人該乾的差事嗎?不管,老潘骨子裡就是個想讓大家都滿意的好人,前提是,他對自己已經很滿意了。

拍這場戲的時候,我就心心念念想著王朔懷念好友梁左的文章。梁左那是給我們帶來《我愛我家》的大神啊,然而,按王朔的描述——

他對虛榮有一種孩子似的喜愛,拍《臨時家庭》投資方非要他做導演,一勸他就去了。我問他你導嗎,他說我給他們說戲,不說哪成啊。蔡明說,他在現場就愛聽人家管他叫“導演”,一聽就繃不住,閉著嘴張著倆鼻孔往外偷樂。

老潘不是影評人,可他真愛聽別人喊他影評人,也是一聽就繃不住,閉著嘴張著倆鼻孔往外偷樂。

他真喜歡別人朝他約稿,人家約稿他還一定要拖稿,越拖越覺得自己重要,摟著電話聽筒不撒手,就愛聽人家著急,其實人家著急也是假著急,哄這老男孩樂樂唄。

五字影評,哪個報紙缺五個字影評?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民國時代盛行的N字影評

潘大爺心善,每次吭哧癟肚交出五個字影評,往往也就是“大家不容易”或者“萬萬沒想到”。

但他也有自己的偏執。有的導演他不喜歡,他就根本不去看人家電影,他就覺得人家不懂痛也不懂得愛,他就覺得我不去看你電影就不能說你不好嗎?偏說偏說偏說。

這也證明了他不是個真正的影評人,只是個影評愛好者。

3

然而他跟真正的影評人一樣純潔有信念,所以很討厭被人問價,買軟文。你要是想收買他,那你算惹著他了,這是滅門之仇(雖然他是孤老一枚),跟李天然的“天賜大恨”差不多。

影評人這個身份之於老潘,就是《嚮往的生活》。不容玷汙。

他老師莊士敦說過,世界上最不能玷汙的東西,第一是電影,第二是電影,第三還是電影。老潘他逮誰跟誰說這話。

蘇格蘭人有這麼熱愛電影嗎?不知道。

其實,莊士敦說沒說過這話,是不是跟潘悅然說的,沒人知道。這個因為懷念恩師就成天穿著蘇格蘭裙的胖老頭兒,是個幻聽天才,他真的是成天活在幻想裡。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潘SIR身著蘇格蘭裙在北平的衚衕裡穿行

有個眼尖的觀眾,問我乾麵衚衕巧紅家裁縫鋪門外的紅牆上怎麼有人寫“莊士敦大王八”啊,誰寫的?

可能是附近的倒黴孩子,也可能是老潘自己喝多了寫的。他太想念自己的恩師了,很容易由愛生恨,心頭一閃念的那種恨。

有人問,他真是莊士敦的學生嗎?

看怎麼說了。

4

莊士敦的著名回憶錄《紫禁城的黃昏》裡提到,他給遜清皇帝溥儀上課的時候,內務府都派人監視,他屢屢抗議而無效。

其實,那個派來監視的就是潘悅然,那時候他當然還是個小潘潘,小潘潘可沒覺得自己是去監視莊先生的,他覺得自己就是去上課的。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師徒留念:莊士敦與潘悅然

莊士敦先生這一輩子,在中國教了兩個學生,坐著的是溥儀(也就是潘悅然見到李天然時候說的“老朋友,老東家”),站著的不就是我潘悅然嘛。

我們都是莊先生的好學生,所以人家送了溥儀自行車,送了我一輛摩托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溥儀不過得了輛自行車,潘先生卻獲贈了一架摩托車

這摩托,就是後來關巧紅騎著去救李天然性命的。當然,巧紅和悅然有區別,巧紅穿著那身行頭像女俠,悅然穿著那身行頭,那就是紅豬本豬。

這位紅豬老潘,我和導演沒少耗心血。這個角色的打開方式,還是在莊士敦身上。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宮崎駿著名的自喻形象:紅豬

導演說也許他這輩子看的第一場電影,就是莊士敦帶他去看的,他從此進入那個世界。你說誰不好都行,說溥儀不好都行,說莊士敦不好,不行。

因為莊士敦對他特別尊重,當年是唯一真正尊重他的人,他怎麼能不懷念這位恩師,怎能不愛電影。

5

我翻了一九三七年的北平報紙,那時候影評可以是短文,也可以就是“驚險刺激悲豔”,六個字。導演說那你給自己取個筆名,我覺得我既然是個公公,就起個光明磊落的筆名吧,就叫“何妨一思春”,他自己挺美,但有時候又被當成日本人,這讓他很鬱悶。

導演說老潘永遠只吃豆腐就著威士忌,他的口頭禪就是我只是一個匠人,我沒有什麼了不起,中國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要靠……千千萬萬個……我。

導演說潘悅然這個潘姓有點俗,要不乾脆叫敦公公,反正滿人也姓敦的,曹雪芹的朋友敦誠、敦敏嘛。他就是想用這種方式,繼承莊士敦的一切。

“他是遺老,但不是滿清朝廷的遺老,而是莊士敦一個人帶來的那個世界的遺老。他開始覺得莊士敦是為他來的中國,就為他姓潘的一個人,他開始覺得跟周圍人都說不著,他的影評是他給他恩師的私人作業。

別人誇他影評,他不信人家看得懂,覺得這是他和恩師的靈魂交流,有你們什麼事兒啊。人家誇他是華北第一影評人,他又高興又不高興,甚至覺得自己的影評生涯是被人家的好意玷汙了,於是笑得有點酸楚。

一個在精神上守著望門寡的老胖子,一個只可能在電影院的黑暗裡流幾滴眼淚的愁容騎士堂吉訶德。”

導演讀了挺感動,差點讓我姓堂,堂公公,後來發現跟唐鳳儀有點攪和。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莊士敦與唐鳳儀,都是英倫風

6

莊士敦是一九三零年歸國的,三八年病死,我們劇情推進的時候,他還活著。我就想著老潘偶爾會接到恩師的來信,說身體很不好,“只恐相見無日”。

探討到白熱化之後,我到網上拍賣了好幾本莊士敦的著作,不僅是他的代表作《紫禁城的黃昏》英文初版本,還有他在一九二一年寫的一本《中國戲劇》。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本文作者淘到的《中國戲劇》的封面與內頁,可惜沒能出現在影片畫面裡

這些書作為道具,就一直放在巧紅裁縫鋪的櫃檯上,就是我打電話那地方,只可惜,鏡頭一直沒有帶到。

老潘的結局,有點小悲壯,因為他不肯向壞人出賣李天然和關巧紅的行蹤。被他多少保護了一下的男女主角,也就站在老潘的屍身前,確認了現在就要去殺了根本一郎,給老潘報仇。

他們要給這個不算影評人的影評人報仇,要給這個老男孩報仇,要給這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單純天真的被害者報仇。

7

順帶說一句,導演原來設計是老潘撲倒在地上,還有微微一口氣,看著天然和巧紅走開,他用很小很小的聲音,囁嚅了那麼一句話,這句話,導演恩准我自己琢磨。

我最後讓自己說了七個字,比我的日常影評還多倆字:

“……也沒幫上什麼忙。”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潘先生的臨終遺言:“也沒幫上什麼忙”

這是一直虛榮、一直天真、一直長不大的老男孩潘悅然對自己一生的概括。

可惜,由於影片節奏的需要,這話還是剪掉了。

剪掉就剪掉,反正,能參演姜文的電影,說上幾句臺詞,甚至死上一死,這就非常快樂,非常幸運。

9

姜文的電影,詩意盎然,不是湊字押韻的那種詩,是讓你忘情忘韻又心馳神往的東西。非要把詩意摳哧摳哧摳出隱喻,其實就是買櫝還珠了。

一九三二年,故宮建福宮失火,燒透了,據說是太監們大肆盜賣珍寶,事後為了掩蓋而縱火。

許多金佛金塔被焚燬,事後從廢墟里刨出來的金疙瘩金塊金坨子就是一萬七千多兩。問題是,金佛金塔是寶貝,金疙瘩金塊金坨子,那不過就是能折換成錢的物件吧。

姜文的電影,是塔是佛我不敢斷言,但

永遠不會是一坨很晃眼很值錢之外就沒什麼可說的大金疙瘩

史航:姜文為什麼要殺死那個“影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