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宣傳海報中,每個人都是大笑的樣子

《我不是藥神》上映9天,票房16億,成為了近年了為數不多的商業和情懷雙收的電影。這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了電影的原型人物陸勇身上。但是,今天我們來純粹地說說電影,而並不是現實。

這部在影院裡騙取了你無數次眼淚,並在音樂上響起的時候,你站立鼓掌的電影,它到底是如何打動你的?

在我看來,你並不單單是被故事本身所打動,因為在屏幕之後,隱藏著許多不曾說出的語言。它讓你看到了無數個電影原型的影子,甚至是你自己。

電影充滿了美式英雄主義的鬱悶悲憤,就像《勇敢的心》抑或是《斯巴達克斯》,只是《我不是藥神》講述的是一個平民英雄。

這是一個關於普通中年油膩男人的電影,它更像是一個男人和命運抗爭的“最終幻想”。

01寫給步入中年的“你”

電影開頭,凌亂的桌面,頹廢的身影,和那煩躁又刺耳的電話鈴聲,就已經給我們的主人公設置了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這是一箇中年油膩的男人。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頹廢的電影開頭

人到中年,妻離子散,沒錢沒權,更沒有朋友,但生活的威脅卻無處不在。這是一個特別迷茫的時期,它設立了一種人物的代入感,你或許不叫程勇,但你或者你家人的身上,總是多多少少有他的影子。

因為,他是一個普通人,面臨著再普通不過的困境。

他喝醉了酒,會打老婆,這是所有夢想破裂,面對妻子的自卑;他堅決反對孩子移民,因為孩子是他僅存的溫存;他交不起房租,躲在黑暗的角落裡玩著無聊的接龍游戲,這是他的絕望……

程勇其實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鄰居街坊對他的維護,和他面對自己的老父親和兒子的愛,其實都說明了這一點。

只是有時候你墜入深淵,並非是因為你不熱愛這個世界,而是因為你的無力、無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救贖。

你從地獄底部向上看時,上面人間那個只是你的鏡像,正在嘲笑下面的那個你。

被生活逼入死角,鋌而走險。要麼成,活;要麼敗,死。

02小人物的英雄主義

有時候,忍受這個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嘲笑它。

我覺得這是這個電影最完整的表達,它處處充滿了嘲諷。你所以為的溫情和淚點,不過是在社會底層,它對我們人性中最柔軟的喚起,但是,當藝術作品如此真實,這多嘲諷。

對於我們和程勇,每個生命都有其特定的軌道,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你是否也總是止不住好奇,會不會有那麼一天,一次機緣巧合,就會改變我整個人生方向。

每個人在年輕時都想過拯救世界,但到了最後你才會發現,你其實連自己,連自己最心愛的人都拯救不了。

這便是宿命。

違背了宿命,便只剩下我們人到中年時的幻想。

於是,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了你的面前,你會不會奮不顧身,去拯救世界呢?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依然熱愛它。

程勇不是,他不想當英雄,就像他自己所說,他是為了錢。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提錢沒什麼俗的,利益的驅動才最真實。導演嫁接了一個他父親急需要手術救命的橋段,逼迫他不得不鋌而走險。因為任何非法的目的,我們都要為它找到一個合法的理由。

因為中年男人往往是怯懦的。

於是,程勇便成了那個救世主。

03凡人的希望和失望

當傳說變為現實,現實也會鑄就傳說。

程勇賺到了錢,很多,敢在歌舞廳裡對著自己喜歡的女人,用大把的鈔票去砸以往她不敢得罪的人。

這是電影為數不多的“爽點”。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為女人砸錢是每個男人的幻想

但是很快你會發現這也很壓抑,單身母親女兒病懨懨的出現,不是掃了一個飢渴男人的興,而是讓程勇看清了現實。現實總是冰冷刺骨的,它時刻告訴你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那裡去。

愛情從來都不是上床做愛如此簡單,愛而不得,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於是,整場電影的拐點,和程勇命運的拐點就從這裡發生了。

永遠不要開始你不願意堅持到底的事情,否則,後果一定不如你所料。

它告訴過所有人,永遠不要信任他。因他只是凡人,終究會讓你們失望。

一系列事情之後,他選擇了放棄賣藥。

他僅有的幾個朋友也因此和自己決裂。

他開了一家紡織廠,看上去西裝革履風光無限,但這其實和開印度神油的藥店沒什麼不同。

這個中年男人依然那麼卑微地說話、做事,他低頭哈腰,出賣尊嚴。

其實我們每天也這麼活著,區別只是,在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選擇看到醜惡與混亂,但你是否選擇看到美好的一面。

04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

你什麼都能做,就是不可以死去。

不僅對於白血病人,對於其它的所有人,這都是親人最後的殷殷期盼。當法律的規則遇到生死之事,法律便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在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向程勇跪下之後,他便揹負了使命。

當你跪下,就接近了真理;當一個人向你跪下,便賦予了你對抗一切的真理。

但最終,程勇的朋友、病人呂受益還是因為沒錢買藥而死。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病人呂受益

這觸動了程勇的內心。

其實觸動的並不單單是幫助別人的人性之善,還有一個“英雄”在小人物內心的歸來。

意識的形成並不是由下至上的過程,而是由外至內的過程,不是一座金字塔,而更像是一個迷宮,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帶你接近中心,或是帶你繞至邊緣、陷入瘋狂。

程勇瘋狂了。

他一心一意只想做那個“救世主”,不想後果不計回報。於是,他很快被警察盯上,一個龐大的法律機器,在對抗一個手無寸鐵的凡人。

在教堂裡,所有人都被抓了起來。週一圍飾演的曹警官聲音冷靜,就像是一個上帝。但是在他說完法律宣言之後,只有一個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出來對抗他:“四萬塊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就是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一分鐘催淚的老太太

相信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你也哭了。

但實際上抓住“曹警官”的老太太,引起你共鳴的,只是因為她說了一件事,就是每個人都會生病,你我都不例外。有一天,你或許也會成為社會底層的那個病人,為了活命而傾家蕩產。

你流淚時同情的也許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可是,總有人想要剝奪我們活著的權利。

05“法律”有沒有罪?

電影實際上也只有一個核心衝突點,就是買印度仿製藥違法,不買仿製藥就得等死。

每個人在規則之下的眼淚和反抗,其實都是自我救贖。

也因此,法律在這部影片中顯得格外冰冷。

前文提及的老太太問警察: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倒賣“假藥”的,他犯了什麼法?

這些經典的臺詞,拷問的是法律,但法律總是冰冷而並不富有同情心的,就是電影中的“警察局長”。

但是法的精神,一定是鼓勵弱勢群體勇敢站出來,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去維護自己的權利的!

社會文明和進步,實際上來自於我們這些小人物一次次的抗爭。

你沒看懂的《我不是藥神》:這是所有中年油膩男人的最終幻想

曹警官

我是學法律的,所以我十分理解這種矛盾,因為世界上最偉大規則的制定者,並不能預見所有的特例和未來。

法律總是滯後的,但是你並不能因此而否定它。

曹警官,他從一開始的一個握手的細節,就暗示了他對抗權貴。

他就是法律的溫度,讓整部電影有了關懷。

06《藥神》敘事的技術性

我喜歡電影。

它並不是要滿足你最低俗的人性,而是要揭示你最深層的自我。這才是電影的價值。

在此之前,國產電影一直被人詬病的最大的硬傷,一直都不是技術,而是敘事的方式。

它往往頭緒眾多,而忽略了人性的共鳴。導演們總是自作聰明到可以把握全局,但尚未足夠有智慧看清楚細節。但是《我不是藥神》打破了這個定律。

電影的情節很緊湊,一部溫情的電影採用了很快速的鏡頭切換,這是很罕見的表達方式。當然,我前文提到了一些環節,雖然有些刻意,但劇情的銜接和呼應上,都幾近完美。

例如,影片為什麼要設置主角是賣印度神油的?而其實隔壁“老王”的話,也說明了其實印度神油才是假藥,它實際上是一個呼應。

賣假藥,沒事;賣真藥,有罪。

又如張院士這個反面的人物,這個角色的出現就是為了襯托程勇的善,讓觀眾明明白白什麼才是惡。

有時候規則確實是很荒誕的,你逃離不了,這是每個人的宿命。(請原諒我第二次用到位“宿命”這個詞。)因為程勇最後的被抓,在我看來其實這就是他的宿命,從一開始就已經是註定了的。

你想要扮演上帝,就必然要和魔鬼打交道。

中年男人,其實留給我們的機會並不多了。

也許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我們從未擁有過自由意志,只有覺得擁抱過它的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