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聲!支付寶、微信不准炒作「無現金」!商戶不得拒收現金!

現在出門你還帶錢包嗎?買東西是不是手機掃個碼就行了?還記得上次用現金是什麼時候嗎?

非現金支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但是,也會有人遇到過不方便:商戶拒收人民幣現金損害消費者選擇權;越來越多的移動支付詐騙;還有一些人不會使用移動支付,由此帶來不便……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整治拒收現金公告,對拒收現金行為進行整治,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央行:推廣非現金支付不得變為拒收現金

中國人民銀行13日發佈整治拒收現金公告,並要求存在相關問題的單位或個人在公告發布後一個月內進行整改。公告表示:

②在接受現金支付的前提下,人民銀行鼓勵採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眾和消費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選擇權。

央行發聲!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商戶不得拒收現金!

③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要求或者誘導其他單位和個人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

④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時,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拒收現金損害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央行表示,近年來,流通領域人民幣現金使用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據媒體報道,2016年10月,李小姐在上海浦東“盒馬鮮生”超市購物後,該店不接受人民幣現金付款,必須先成為支付寶會員,並下載APP,綁定相關銀行卡後才可支付。

央行發聲!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商戶不得拒收現金!

相關部門調查顯示,在受訪的兩萬多個商戶中,近4成表示過去一年中曾“拒收現金”;在受訪的三萬多名消費者中,超3成反映在過去一年內經歷過“拒收現金”。

對於如何構建長效機制,打造良好的現金流通環境,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要加強引導,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時,不得炒作“無現金”概念。

支付機構倡導“無現金社會”被叫停

近年來,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大戰,大力推廣“無現金社會”,宣傳在金融交易中不再使用紙幣和硬幣,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手段。

央行發聲!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商戶不得拒收現金!

7月底,央行武漢分行約談螞蟻金服公關部負責人,告知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提出三點要求:

①在“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中去掉”無現金字眼;

②撤掉所有含有“無現金”字眼的宣傳標語;

③公開告知參與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尊重消費者支付手段的選擇權。

央行表示,人民群眾和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行為,可以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城市政務熱線、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

整治拒收現金不代表叫停非現金支付

央行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現金、銀行卡、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並存的多樣化支付工具體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民中在線下購物時使用過手機網上支付結算的比例達到61.6%,用戶規模達4.63億。

央行發聲!支付寶、微信不準炒作“無現金”!商戶不得拒收現金!

專家表示,非現金支付結算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現金使用風險,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有助於防範洗錢和腐敗等現象,也便利了民眾生活,促進了經濟發展。

哪些情況可以使用非現金支付?央行表示:

對電商平臺、無人銷售、自助服務、網絡政務等場景,以網絡化、無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務、履行法定職責,不具備現金收取條件,且參與各方在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上達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履行反洗錢、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法定義務,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進行支付的,應當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