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泡沫其實就是對財富的最大謊言

星期天投資圈刷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了,全世界無數的金融大咖匯聚奧馬哈像學生一樣的聆聽巴神的教誨。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算我們像巴菲特一樣堅守價值投資就能發財了嗎?作為投資界的頂尖人物,他投資理念和思想不用質疑,買好股票,像投資企業一樣的投資股市,就算你全做了,也就只是讓你少走一些彎路而已。

我們先看看,巴菲特這麼多年的投資收益,基本都能保證年化20%-30%,我們就按照複利的算法,每年賺30%,72除30也就是2.4年,平均2.4年翻一倍,小散投資的閒錢或者說餘錢我們姑且以5萬為起點,10年以後大概不到80萬,這還是在永遠滿倉幹,賺了錢全部投入復投的情況下,10年以後連套東莞惠州的房子都買不起。

遠離泡沫其實就是對財富的最大謊言

這主要是基數的問題,因為我們小散的基數太低,換個有幾千萬的身價的土豪就不一樣了,我在前面寫的文章都是鼓勵大家先學會正確的投資思路,因為這永遠不會過時,但是今天為什麼一反常給大家這些負面的數據,我們不能天天只聽好的,偶爾也要接受現實,接近真相,雖然不太好聽,但現實確實如此。

就像從小家長告訴我們的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有出息,但是學習很好的人最後真的比學習差的更有出息?不一定吧,學習的是知識,終身受用,但是跟掙錢真的關係不大,如果學習好就一定能發財,每年培養那麼多高效畢業生,那麼多發財的也不符合社會發展邏輯。

這就是我們從小接觸的“正途”,正途一定是終身受用的,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可以去好的企業甚至是事業單位、上市公司上班,確實會讓你生活越來越好,這本身沒什麼問題。只要時間熬夠了,過下小康生活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要想發財,你走正途顯然是走不通的,肯定是劍走偏鋒。這個世界真的不會虧待任何人,本質上還是公平的,敢於承擔風險的人,才有機會獲得超額的收益。

遠離泡沫其實就是對財富的最大謊言

老闆之所以比你賺的多的,能開大奔,瑪莎拉蒂,是因為他在背後扛了很多風險,企業倒閉的風險,揹負鉅債的風險,他變得有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難道發財的應該是你這個天天朝九晚五按時上下班的小職員不成。

話雖然不好聽,但是道理就是這麼個理。每個人的選擇的生活都不一樣,有些人就喜歡平淡的生活,在大城市奮鬥幾年,回老家買個商鋪,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賣賣衣服,開個美甲店什麼的都挺好的,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就應該不走尋常路,這篇文章也是寫給有野心的人,沒有野心的人可以看到這裡合上了。

最近聽朋友講了一個他朋友的故事,對我的啟發其實挺大的:他說去年前半年他的一朋友來找他,他朋友就是大家眼中“不務正業”的那種,天天也沒上班,應該屬於那種零工經濟的一類人,但是人品還是很不錯的,去年他是真的窮的沒錢吃飯了,來找我朋友借錢混口飯吃,我朋友家底還是不錯的,對方借的也不過也就一千多塊錢,自然也就借給他了,也沒打算讓他還我,因為他又沒什麼正經工作,自己能把自己顧著活下去就很不錯了,哪裡還敢指望他還錢,就也沒當回事,但是去年底的時候,對方卻開著大奔過來還錢,還請我朋友吃了頓飯,而且還聽說他在深圳買了一套房。這是真實的案例,並不是網上那種勵志故事。

具體是做什麼發財的,我想大家猜也能猜到。這個事件對我影響很大,一直堅守正確的投資理念,按照我大A股的收益,只要是老股民,穩點一年30%的收益還是有保障的,雖然賺的錢不多,但也算小有收益。

遠離泡沫其實就是對財富的最大謊言

這些正確的方法能賺錢但是也發不了財,但是似乎辛辛苦苦的這麼多年,可能還不如人家一陣子賺的錢多。

你去問問所有的賺錢的人,問他們賺錢的秘訣,他們肯定會告訴你,選擇大於努力,就是讓你跟著趨勢走,而作為一個股市的投資者從來都是逆向思維,什麼熱避免什麼,後來才發現,真的是選擇大於努力。

什麼趨勢?趨勢就泡沫,是趨勢造就了泡沫,也是泡沫成就了趨勢,以前總是在害怕泡沫,害怕泡沫會破,遠離泡沫才能保住財富。但為何不讓泡沫再吹一會兒呢?離開了泡沫固然安全,可也限制了你的財富。

有泡沫的地方才有機會,是危機也是機會,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所以也不要一味的鼓吹泡沫的好處,這裡就像一池毒水裡泡著大量的金幣,要看你是先被毒死還是先獲得大量金幣,安全離場。

但我相信所有的泡沫裡虧損的始終是絕大多數人,這本來就是一場財富再分配的遊戲,總要有大量的人虧錢才能撐起一個暴富的人。一定要在自己風險之內去參與泡沫,其次一定要參與合法的泡沫,像房地產這樣的,互聯網,牛市等等,這是一切的前提,至少泡沫破的時候,會有救市行動,給你出來的機會,不合法的到最後你可能連渣渣都不剩。

這篇文章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重新思考財富的角度,並不鼓勵大家真的都去參與泡沫,就像不是所有人的心臟都能承受歡樂谷的刺激項目一樣,真的會嚇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