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天津老城鼓樓

2001年,天津舊城老城裡面臨全面拆遷,著名作家、學者馮驥才先生在採風時,發現東門裡有一座風韻猶存的清代大宅門,除門窗等已非原狀外,基本保存完好。南開區有關部門對該建築全面考察,修復其原貌,開發為“天津老城博物館”。

這座宅院原為徐樸庵舊宅,人稱“徐家大院”,佔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五進三合院、東西箭道和多個跨院組成,佈局嚴謹,氣勢不凡,門樓坐北朝南,青瓦硬山的瓦頂,門樓、墀頭、牆簷下有大量磚雕紋飾,牆體為青磚磨磚對縫,代表了天津當時中式建築的最高水準。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老城博物館

老時年間天津有不少鹽商、紳商、買辦,發跡之後買房置地,比較出名的大宅門包括:北門裡龍亭街海張五家、鄉祠卞家、戶部街益德王家;東門裡華家、“世進士第”姚家、買辦徐樸庵家、冰窖衚衕“李善人”家;城廂附近文昌宮西嚴翰林家;大夥巷正興德穆家、南閣振德店黃家、河北關上銀房劉家、宮北長源楊家、三岔河口天成號韓家、河東糧店后街李家,南門外王竹林家等,這些大家主,家中都是規模不同的四合院、三合院。

一個大院少者兩三進,多者七八進,房舍一般在一二百間,當時都是大家族幾世同堂,主體四合院之外附有大小跨院,跨院之間有便門相通,形成深宅大院,俗名“四合套”。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老城博物館

講究的套院,門口是虎座門樓高臺階,大門樓內外上楣,高懸科舉功名的匾額,刻著“太史第”“進士第”“文元”。進了大門樓,過道里是門房,邊上放一條長凳,頂上吊一盞白棉紙糊的“門燈”,燈上貼著紅紙剪成的“堂名”。再往前走是“影壁”,掛著紅漆底黑字的“鴻禧”“戩”“福”字木牌。外院一般是外帳房、轎房、雜役房,住著茶房、轎伕、更夫、泥瓦匠、花把式、鳥把式、魚把式。裡院有過廳和廂房,作為書房、客廳使用。最後是眷屬的“內宅”。裡面還有祠堂,佛堂,戲樓。

咱們要說的這座大宅門的主人叫徐樸庵,是清末英商麥加利銀行天津分行第一任華帳房經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職業的銀行經理人。麥加利銀行(Chartered Bank)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當初在香港設立分行時,按香港人的習慣被譯作“渣打銀行”。1857年11月在上海設立分行,因第一任總經理的名字叫麥加利,於是就被叫作麥加利銀行。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天津老城沙盤

麥加利銀行在中國經營存款、貸款、匯兌等業務,也向清廷放款,實力和地位僅次於英國匯豐銀行。後來業務發展了,還發行紙鈔,在上海、天津、漢口等地都有流通。麥加利銀行天津分行成立於1895年,在英租界維多利亞道(今解放北路153號),是英國繼匯豐銀行之後在天津開設的第二家銀行。1956年,麥加利銀行天津分行宣佈關閉。

當年天津出了轟動一時的“名伶楊翠喜案”,袁世凱的心腹段芝貴花三十萬大洋,買下楊翠喜獻給貝子載振,這其中有找徐樸庵借的三萬塊。徐樸庵是曲藝票友,有記載,他和清末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的孟廣慧、書畫家徐寶如等人一起為“女鼓王”林紅玉研究改良唱詞。林紅玉在天津東北角天晴茶社連續攢底六年,在《大中華報》組織的票選中獲得“女鼓王”稱號,與“鼓王”劉寶全同臺,海報中他二人並掛頭牌,這在當年女伶中絕無僅有。過去鼓曲唱詞有很多前後矛盾、語句不通、錯詞錯字,徐樸庵等人“朝夕為之研究,煞費苦心”。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老城博物館

近代天津歷史中還有一次提到“徐家大院”。直隸圖書館藏有嚴修所捐五萬餘卷珍本圖書,七七事變後,原館所在河北公園(今中山公園)被日本人佔用,這些書都移放到了西關外南頭窯一處民居內。後來擔任直隸圖書館館長的鄭菊如,看到南頭窯地勢低窪,便租下徐樸庵家前院十五間房屋,將圖書安置於此。這些書剛搬完,天津便遭了一場大水,幸虧搬家及時,全部圖書安然無恙。

老城裡這些大宅門的主人,家貲萬貫,名聲顯赫,房子蓋得富麗堂皇,但是當年有一句話,富不過三代,子孫分家析產,大宅院變為大雜院,再經若干年風摧雨蝕,疏於維護,逐漸損毀。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天津老城

馮驥才發現這座大院後提出建議,在這裡開始一座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要做中國第一個捐贈博物館。他自己先花了幾萬塊,從文物販子手裡買回一些木雕、石雕、磚雕、舊匾額捐贈給博物館,親筆題寫了“天津老城博物館”的牌匾。

民俗學家張仲(已故)將自己珍藏的在老城牆基下挖掘的明代瓷碗、喬耿甫書法、線裝古籍《津門雜記》及磚雕照片、果盤、紅木撣子等十餘件珍貴物品捐出。收藏家何志華專門從事服飾收藏,他為老城博物館捐贈了四件民國大褂和十張老唱片,後來又捐贈了清末民初的鞋子、荷包等物品。天津一位企業家呂永和,捐贈了一對抱鼓石獅子及人民幣十萬元。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天津老城

社會各界向老城博物館捐贈了三千餘件文物,老城居民鄭俊興,捐贈了包括評戲、曲藝、梆子、相聲、京劇、樣板戲等一百多位藝術家的唱片。當時81歲高齡的崔彤雲老人,捐贈了民國時的大褂、裙子、老唱片。電子儀表公司退休幹部王春林和老伴兒陳敏,捐出了銅床、老提盒、手搖唱機、老收音機、掛鐘、老座鐘、炕桌等三十三件物品,這些都是伴隨他們家五代人一百多年的生活用品。卞小衚衕的劉小寧,捐贈了一臺老式木頭冰箱。

2000年9月20日,天津老城博物館正式成立。博物館雖小,但和附近的文廟博物館、戲劇博物館等結合起來,也確實留下了原來天津老城廂的風貌。天津人用了600年,在老城裡凝聚和營造出一種獨特文化,當老百姓搬離老城裡,把舊物和情感留在了老城博物館,即使是一把梳子、一面鏡子,用過的水梢、穿過的靴頭,也能反映當時的面貌,從這些物品上可以體味往昔的生活,老城在博物館中定格。(文:何玉新)

馮驥才建老城博物館,體現天津衛情結,收藏三千餘件清代民間物品

馮驥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