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青島造農機收胡蘿蔔「成功率」98%

半島客戶端記者 韓小偉

牛!青島造農機收胡蘿蔔“成功率”98%

機械化收穫農作物是農業發展趨勢,然而想要使用農機收穫胡蘿蔔並不是一件易事:種植行距不同、紮根30釐米阻力巨大等等都是大難題。日前,青島農業大學研製的收穫機在平度進行試驗,收淨率達到了98.2%。專家稱,目前機器基本功能已經具備,接下來要繼續優化。

生產率達到了0.11公頃/小時

牛!青島造農機收胡蘿蔔“成功率”98%

日前,由青農大研製的自走式雙行胡蘿蔔聯合收穫機樣機在平度“綠色雙高”胡蘿蔔試驗田進行收穫試驗,整機主要由動力底盤、傳動系統、挖掘裝置、夾持輸送裝置、根葉分離切割裝置、去土裝置、集收裝置等部件組成。據悉,這臺機器可同時完成雙行胡蘿蔔的挖掘、夾持輸送、根葉分離、去土和集收等功能。 經樣機收穫試驗表明,機器收淨率達到了98.2%,損傷率為2.5%,生產率達到了0.11公頃/小時,也即每小時能收穫1.65畝胡蘿蔔。沒種過胡蘿蔔的市民可能對此沒有概念,這樣的農機收穫有多快?據瞭解,以往農民收穫胡蘿蔔,都要在凌晨兩三點來到田間,拔秧、割秧再裝包,每人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才能收三分地的胡蘿蔔。

同時,人工收穫的費用也很高。“我今年種了800畝胡蘿蔔,都是僱人收穫,平均一畝地勞務費就要800多元。”崔家集農民張知遠感慨,農機將來應用到收穫胡蘿蔔上將大大減少成本。

基本功能已具備,只需再優化 “今年胡蘿蔔種植主要採用了大壟大行、傳統壟寬大行距和傳統三種播種模式,同時與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合作開展胡蘿蔔收穫機具試驗驗證,探索機藝融合的機械化種植模式,提高薄弱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平度市農機局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平度市蔬菜機械化種、收環節比較薄弱,因此通過政策支持、技術合作,引進新型農業機械,藉助薄弱環節的試驗示範,提高勞動生產率,普及運用新技術、新機械,促進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整體水平全面提高。

據悉,此次試驗主要是通過模擬收穫機具關鍵部件的實際作業情況,實測在不同鬆土程度、不同用力方向等條件下胡蘿蔔的拔力數值,同時抽測土壤溼度和硬度,為後期機具改進提供數據支撐。

“可以說,收穫胡蘿蔔樣機的基本功能已經沒有問題,接下來只需要做一些優化提升方面的工作。”7月11日,帶隊進行試驗的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王家勝博士介紹。

歷時6年攻克收穫胡蘿蔔難關

牛!青島造農機收胡蘿蔔“成功率”98%

“在胡蘿蔔種收上,實現農機農藝的完美結合任重道遠。”王家勝說。在很多農作物種收上,農機應用都很廣泛,但在胡蘿蔔種收上,問題卻不少。他說,國外有收胡蘿蔔農機,但不適合在國內使用,因為種植模式差別很大,即使平度市與周邊的青州市等地,種植模式也有區別。

種植模式具體可以細化到行距、種植密度等,不同的種植模式下,這些細節差別極大,而農機收穫時要做到處理葉、根、切秧、去土、運輸等等工序,加上胡蘿蔔生長入地30釐米左右,機械收穫阻力非常大,對農機的要求非常高。

此外,胡蘿蔔一年種植一茬到兩茬,第二茬收穫在冬天,收穫更困難,因此科研人員試驗機器的機會幾乎只有“一次”,發現問題並對農機進行優化後,可能要再等一年才能再次試驗。“我們開展這項研究是從2012年開始的,由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尚書旗教授帶領的根莖類農作物收穫機研發團隊研製,凝聚著很多心血。農機研發還要根據市場需求,接下來要和企業合作,量產機器,給鄉村振興助力。”王家勝說。

日前,半島記者從市農機局獲悉,今年以來,青島市農機部門在糧食作物已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推動工作重心向經濟作物機械化轉移,採取措施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目前,花生、馬鈴薯生產綜合機械水平超過了80%,胡蘿蔔、大蔥、大蒜等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