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摩根大通看好中國平安 AH股目標價上調至130港元

高盛、摩根大通看好中國平安 AH股目標價上調至130港元/111元

12月13日,上市保險公司陸續披露前11月保費數據。其中,中國平安原保費收入合計為5548.33億元,較上年同期4276.81億元,同比增長29.73%,成為保費增速最快的上市保險。

遙遙領先的業績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追捧。截止12月14日,今年以來,中國平安A股上漲了107%,H股上漲了103% ,成為2017年增長耀眼的白馬股。2018年,中國平安還會繼續領漲嗎?

我們來看看國際大投行的說法。12月14日,高盛和摩根大通兩家國際大投行,紛紛發表增持報告。高盛認為,雖然2017年的股價表現強勁,但估值仍具吸引力:平安H/A股目前按1.2/1.3倍12個月預期股價/內涵價值交易,分別較長期平均水平1.3倍/1.6倍折讓7%/17%。高盛重申給予平安H/A股“買入”評級,同時位於“確信名單”,12個月目標價分別上調至107港元/人民幣88元(之前為72.3港元/人民幣61.7元),是經調整的2018年內涵價值的1.5倍。

摩根大通也是旗幟鮮明地給出增持觀點,並且將平安H股/A股的目標價分別(由100港元/人民幣86元)上調至130港元/人民幣111元。

高盛看好的原因是2018年平安的大部分經營業務仍然能取得行業領先的成績。特別是壽險,應會受益於監管機構注重銷售保護型產品。保護型產品正好是平安的優勢,它在這方面擁有先行優勢及強大的代理隊伍。估計壽險於2018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29%,而其餘的H股上市同行的平均水平為23%。壽險經營業務的內涵價值回報率為28%,也遠高於同行(10-19%)。

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也領先業內,經過長期的投入終於開始收穫。今年前九個月共錄得淨利潤人民幣7億元,而2016年前九個月錄得虧損人民幣19億元(不包括一次性收益)。高盛預計,中國平安在2017年實現盈利後,金融科技平臺的收入/利潤產生應會進一步改善。

旗下平安銀行的業務增長勢頭不錯,前九個月公司的零售銀行業務的增速快於企業銀行業務。零售業務目前分別佔總資產/收入24%/42%,而2015年分別佔18%/27%。持續轉向零售銀行業務應會導致股本回報率上升,減少不良貸款,減輕因資產質量問題而拖累集團盈利/資本的擔憂。

高盛還提到,從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平安H/A股的交易價格高於按同行交易倍數計算出的總和法估值。這反映:1)由於平安使用科技提高效率/產值,市場給予平安核心保險業務的倍數更高;及2)市場給予科技平臺的估值倍數更高(據高盛計算,2018年市淨率為1倍)。

摩根大通的理由相似,進入2018年重申看好中資壽險股,上調目標價,首選亞洲領先的零售保險公司平安及友邦。在摩根大通看來,它們擁有強大的代理分銷能力、行業領先的增長率及跨越整個週期的盈利潛力。由於產品利潤率提高及責任準備金、再投資風險減少,新業務價值大幅增長,應有助內涵價值倍數進一步上升 – 預計中國壽險股的股價/內涵價值倍數將接近歷史平均值1.5倍(目前為0.7-1.3倍)。

摩根大通還指出平安和友邦屬於溢價股 – 平安、友邦。因所處的宏觀狀況更穩定(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95%,而2016年10月為2.76%),兩個保險公司均受益於:(1)通過增加銷售保護型/重病型產品,擁有更多元化的產品組合;(2)精算披露大有改善(責任準備金中的剩餘邊際);及(3)盈利逐漸與市場週期脫鉤(死亡率/發病率利潤上升)。此外,(1)平安 – 創新及科技領導者,再加上公司對非保險撤資提供更多披露信息,應有助加強投資主題;及(2)對於友邦 – 內涵價值大增(增長15%),在中國的業務規模擴大及可見度上升,應有助新業務倍數擴大,令我們將股價/內涵價值倍數(由2.1倍)上調至2.6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