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清除文化垃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還強調“要繁榮發展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神力作”,“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習總書記的報告,為推動我國文藝繁榮發展再一次指明瞭方向;然,近些年來某些影視編導者,把影視當成賺錢的工具,打著創作“自由”的幌子,兜售其虛假、低俗、媚俗、庸俗的黑貨;公然背棄“二為”文藝方針,摒棄文藝作品的教化作用。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某些抗戰神劇,肆意歪曲歷史,把漢奸、土匪、惡霸、妓女等打扮成抗日英雄加以讚頌。歪曲歷史、去英雄化作品屢見不鮮,把真正抗日英雄和抗日軍民擠出屏幕。有的電視劇打著“歷史”“使命”旗號,以揭露日本鬼子的殘暴為名,行讚揚日本侵略者英勇善戰之實。

這種精神鴉片,為有良知的國人所不齒的,不僅對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毒害很大,讓人忘卻我中華民族與侵略者殊死鬥爭的光輝歷史。同樣,也毒害了意志薄弱的年輕演員。

出現這些奇怪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某些編導者缺乏對歷史客觀、真實的認知,和文藝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擔當,另一方面是因為某些編導者忽視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應有的教化作用。

筆者最近重讀了魯迅先生1934年11月23日發表在《中華日報·動向》上的一篇雜文——《罵殺與捧殺》。

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實所謂捧與罵者,不過是將稱讚與攻擊,換了兩個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為英雄,說娼婦是娼婦,表面上雖像捧與罵,實則說得剛剛合式,不能責怪批評家的。批評家的錯處,是在亂罵與亂捧,例如說英雄是娼婦,舉娼婦為英雄。

“批評的失了威力,由於‘亂’,甚而至於‘亂’到和事實相反,這底細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時也就相反了。所以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卻多。”

80多年前先生對文藝批評概括為《罵殺和捧殺》是何等精闢和尖銳,與今天的文藝評論是何等相似,即罵殺的少,捧殺的多。

文化傳媒公司的出現,給文化藝術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近些年來也有不少優秀影視作品問世,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但也有一些文化公司與黨的“二為”文藝方針背道而馳。文化墮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某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良莠不齊,視錢為父,有的根本不懂影視藝術為何物。拍攝低俗作品招徠觀眾,製造精神垃圾,大發不義之財。另一個原因就是影視行政管理部門管理不嚴,為文化垃圾洩露開了綠燈。

要想改變影視劇創作的混亂現象,除有效地規範文化市場外,編導者應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十九大報告“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精神,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自覺克服非社會主義文化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文藝工作者在文藝創作時,要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遵循“雙百、二為”文藝方針,自覺規範自己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行為。

道德是上層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實施不是依靠強制性手段,而是通過道德教育的手段,文藝創作雖說不能用法律約束,但在進行創作活動時,有責任心和有社會擔當的文藝工作者,無不考慮作品一經問世,在社會上可能和必將產生的影響和後果。道德訴諸人們的“良心”,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文藝工作者在創作時,務必自覺遵守和提高法律意識和道德規範,這是起碼的道德素養。構建和諧社會,既講法治又要講德治,把德治融入法治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國歷史上,法治和德治,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對調整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以法治國就是要尊崇憲法,維護憲法。憲法是我國根本大法,沒有憲法,一切法律條文也就失去了根基。以文藝形式宣傳憲法和其他相關法制,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神聖使命,為要達到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法治、德治文化建設是當務之急。

堅定文化自信,清除文化垃圾,首先遇到的是歌頌什麼、反對什麼的問題。面對肯定與否定,愛與憎,同情與厭惡,擁護與反對,作家、藝術家應有一個明確、客觀、冷靜的選擇,這就是作家、藝術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黨性原則的體現。因此,首先要喚起文藝工作者的社會擔當,進一步提高其對“二為”文藝方針重要性的認識。文學藝術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作家、藝術家的作品,客觀公正地反映、評價社會生活主流,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倘若把它當成“哈哈鏡”,任意歪曲歷史,褻瀆社會生活主流,遊戲人生,罔顧藝術創作規律和教化作用,以追求低級趣味獲取不義財,自甘墮落,不僅失去了作家、藝術家的道德良知,也為有良知的國人所不齒。因此,在文藝界要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十九大有關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講話精神。

各級影視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黨的領導,“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對送審稿件,組織黨性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人才,認真負責,嚴格按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審評。要“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盲目無原則地開綠燈、唱讚歌。

各級影視行政主管部門,要幫助作家、藝術家總結創作經驗,提高創作水平,組織健全有黨性原則、有專業水平的專家、學者文藝評論、批評隊伍,嚴格按照文藝批評標準評價文藝作品。發現和評論優秀作品,使之能在廣大群眾中流傳,併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發現和批評低劣作品,指出其思想傾向的錯誤和低俗內容,使讀者、觀眾免受毒害。優秀的作家和作品,需要有遠見卓識的批評家發現和評論,文藝批評家不但要滿腔熱情、公允地對作品及時評價,大力宣揚優秀的作品,引導廣大讀者、觀眾;同時也要用犀利的筆鋒,批判那些違法的、宣揚低級趣味的,把影視文學藝術當成賺錢工具,不利於廣大讀者、觀眾身心健康的作品,以提高廣大讀者、觀眾的欣賞水平和抵禦不良侵害的能力。

文藝作品不能客觀地反映歷史真實面貌,也便不能真實地反映現在社會生活。沒有歷史也就沒有現在,捍衛英雄也就是捍衛歷史和將來。魯迅先生在《現在的屠殺者》中指出:“……這都是,‘現在的屠殺者’。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文藝批評家和評論家,對於一些不尊重歷史,甚至篡改歷史的作品,不加規範和提醒,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當前出現的類似抗戰神劇,打著抗日救國招牌,行歪曲歷史、抹黑抗日英雄之實,並長期霸佔銀屏,是對歷史的篡改和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背叛。歷史是人民書寫的,堅定文化自信,清除文化垃圾,尊重歷史,崇尚英雄,讓英雄重返銀屏,是每個有良知國人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