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財務人你的背鍋經歷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作為財務人,在職場江湖裡,如果說挨刀,那最多的就是背鍋了,以及被挖坑。我們整理了若干小夥伴的經歷,希望你能夠引以為鑑。

作為財務人你的背鍋經歷/被挖坑經歷是什麼?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在主題討論中,有60%的視野網友認為自己沒有重大的背鍋/被挖坑的經歷,足以證明他們的企業運營比較完善以及內部工作作風比較好了。

作為財務人你的背鍋經歷/被挖坑經歷是什麼?

一、這兩個節點尤為注意

1、新人任職

不管是剛從事財會工作的新人,還是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的新人,熟悉起來需要一個過程,但很多工作未必等你熟悉了才能開展,到了崗位就要承擔崗位的職責。

比如某剛從事出納崗位的財會人,會計讓ta和業務主管說沒錢,每次說的餘額比實際的少一些,過了好久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一旦出現問題了這鍋就是出納來背了。

另一位剛拿到會計證去從事會計工作,因為法人的聯繫方式沒去做變更,導致買不了發票,然後影響當月的回款,這鍋責任就由這位新會計來承擔了。過了多年才反應過來是背鍋了。

2、工作交接

前任離任後留下一攤亂賬,稅務稽查後補了一堆稅,單位領導很不滿意。可以說這是工作交接最大的隱患了。某位有經驗的視野網友建議“特別在離職交接的時候,務必把資產、負債都確認清楚,應收賬款是否可以回收,存貨是否存在跌價,固定資產是否減值,不然後面責任不好劃分”。

二、善意背鍋

善意背鍋這個詞是為了區分惡意背鍋,其實從本質來講背鍋是貶義的,但有時管理需要,就是要某個部門或某個崗位來背鍋,因為整體利益大於局部利益。

比如人事會說我也想給大家漲工資,可是財務預算不讓過,這事怎麼解釋,難道說是老闆不同意?

銷售不好時賴財會,費用管理不好時賴財會,很多鍋財務防不勝防。但老闆會這邊罵財會,同時在那邊加大了改進壓力,或許是減輕實施的抵抗力吧。

原本老闆交待總經理處理的事,總經理不想得罪人就甩手給財會。本著謹慎和對人負責的態度,我們細緻調查,時間稍微拖得久了點,最後被老闆直接說了財會如何如何。

三、惡意背鍋

從更多案例來看,惡意背鍋更多的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

前面開小會說清楚的事,在大會上裝不知道還胡說八道,倒黴的某位財會遇上了這樣的領導。

某位領導口頭通知財會如何處理某件事,完了後邊死不認賬啊,還問誰說要這麼處理的?

集體的財會發現了問題,下屬單位也認可;可在整改的時候,下屬單位不認了還態度強硬;鬧到集體老闆,老闆理解了。

作為財務人你的背鍋經歷/被挖坑經歷是什麼?

從上面幾個實務案例來看,有的可以哈哈一笑而過,有的需要提高警惕性。但不管怎麼樣,每一筆業務都是考驗財會人的綜合思考能力,做好預防工作;很多背鍋都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產生的,如果多想一想問一問多發個郵件,或許後面就沒這種事情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