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幼林金花葵豐產管理的技術

杉木幼林金花葵豐產管理的技術

1 特徵特性

株高2 m 以上,最高的可達2.7 m,植株冠徑1.5 ~ 2 m。具粗壯的肉質根,縱深入土70 cm 以上。莖粗壯,基部木質化,抗倒伏,最大的莖基直徑達4 cm。主莖長有50 餘個節,每節長1 葉,每個節長3 ~ 6 cm。葉片互生,掌狀,無深裂,與葉片相似。最大的葉片寬52 cm、長31 cm、葉柄長36 cm。花期7 ~ 9 月,肥水條件好的10 月上中旬也開花。每株開花30 ~ 60 朵,花大如碗,花冠直徑13 ~ 16 cm。每朵花重6 g 左右,單生於上部葉腋間。花冠金黃,紫心。主枝和側枝均開花結果,果實形似棉花的棉鈴,果角有5 稜,果角外表面有白色絨毛,其內裹著一粒粒比綠豆略小醬褐色的種子,形似豬腰。每果角有80 ~ 120 粒。金花葵適應性較強,南北各地均可種植。喜溫暖及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耐熱、喜溼、耐鹽鹼,能耐40℃高溫和-10℃低溫。

杉木幼林金花葵豐產管理的技術

2 基礎條件

2.1 土壤條件。在酸性紅壤上也能正常生長,在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長旺盛,特別是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在臨近水邊的肥沃沙質壤土中生長繁茂,開花較多。

2.2 排灌條件。排灌條件良好。忌水澇,不宜栽在過分乾旱的地方。

3 產量結構和主要生育指標

3.1 產量結構指標。每株開花30 ~ 60 朵,花冠直徑13 ~ 16 cm,每朵花重6 g左右。

杉木幼林金花葵豐產管理的技術

4 栽培技術

4.1 播前準備

4.1.1 種子準備與處理。播種前用40℃左右溫水浸種2 ~ 3 h,然後撈出種子,用布將種子上的水擦掉,就可以種植了。

4.1.2 整地施基肥。每畝施用3 ~ 5 t 農家肥和50 ~100 kg氮磷鉀複合肥作基肥,深翻後耙平。

4.2 播種

4.2.1 播種量。每穴播種2 ~ 3 粒,畝用種量約250 g。

4.2.2 播種時間。在3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均可播種,播種約10 d 出苗。

4.2.3 播種深度。播深在2 cm 為宜,過深過淺均不易出苗。

4.2.4 播種密度。露地栽培行距70 cm,株距50 cm,畝植約2 000株。

4.3 田間管理

4.3.1 間苗。直播田出苗後要及時間苗,掌握:“早間苗,遲定苗”的原則。破心時進行第1 次間苗,間去病、弱、小苗;2 ~ 3 片真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選留壯苗;3 ~ 4 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苗2 ~ 3 株。

4.3.2 施肥。金花葵植株高大,結果多,肥水充足是獲得高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多次追肥。出苗後及時追施齊苗肥,每畝純N 素3~ 4 kg;第二次施提苗肥,在定苗或定植後開溝撒施,每畝施複合肥15 ~ 20 kg(或相當養分含量的肥料);苗高30 cm 進入結果期時重施追肥,每畝施複合肥25 ~ 30 kg(或相當養分含量的肥料);生長中、後期,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4.3.3 澆水。一般7 ~ 10 d 澆1 次水。炎夏季節正值金花葵收穫盛期,地表溫度高,應在早上9:00以前,下午日落後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

4.3.4 中耕除草和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後,因氣溫較低,要及時中耕除草。每7 ~ 10 d 1 次。開花結果後,植株生長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後均應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3.5 植株調整。植株生長前期,應及時摘除側枝,有利於主莖早結果和提高產量。生長前期營養生長過旺,可以採取扭葉的方法,將葉柄扭成彎曲狀下垂,控制營養生長;生長中後期,對已採收嫩果以下的各節老葉及時摘除。採收種果者應及時摘心,可促使種苗老熟,以利籽粒飽滿,提高種子質量。

4.4 病蟲害防治。金花葵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幼苗期和開花結果期常有蚜蟲、薊馬等為害,採用生物技術防治。

4.5 採收與貯存。金花葵從播種到第一嫩果形成需50 ~ 60 d。以後整個採收期約3 個月。商品性鮮果採收標準為果長3 ~ 5 cm,果外表鮮綠色,果內種子未老化。金花葵短期貯藏應在採後2 h 內立即送入0 ℃ ~ 5 ℃的冷庫,這樣可貯藏7 d,炎夏季節溫度較高,水分蒸發快,果面易革質老化。

杉木幼林金花葵豐產管理的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