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時期課表與內容結構

知識付費時期課表與內容結構

在製作知識產品時,層級結構的課表是一個好的形象化的事物,把“小塊”連接起來,變成大的知識體系。

課表和小塊組合起來,可以降低用戶在消費知識產品做需要付出的“解讀的努力”,讓他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消化和吸收知識本身上。我們以讀一本書為例來看看,有什麼可行的方式可供借鑑。

1.提供整體的框架,讓人瞭解全局

如果一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整體性的框架,讓人一眼就能瞭解書中的核心要點,這將大大降低我們獲取知識的難度。例如,斯蒂芬.柯偉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名中點出了他要講述的是七個習慣,他又把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類:個人領域的成功、公眾領域繁榮成功,以及自我提升與完善。多數人不用查詢就會及得其中幾個習慣比如積極主動、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等。書的標題、目錄、關鍵詞給我們提供了整體的框架。

2.結構簡單,讓人可以通過瀏覽獲得主要信息

仍以讀實用知識性的書為例,以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來看,哈佛商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書不像多數商業暢銷書那樣有多精彩的故事,它偏重於管理理論與案例,但閱讀它可以較為輕鬆地得信息。

知識付費時期課表與內容結構

3.把內容拆分成有關聯、易於消化吸收的小塊

哈佛商學院出版社的書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內容塊都相對較小。這也會降低我們進入的難度,不是把閱讀的寶貴精力放在與長段文字做鬥爭上,而是消化吸收其中的核心觀點。在“傻瓜書”上,我們也看到類似的做法,它通過圖文標籤、拆分內容等方式、來降低我們獲取知識的難度。互聯網知識產品的天然限制讓我們自然地把內容拆分成小塊;用戶難以連續聽超過30分鐘的音頻,用戶在手機上不會閱讀長篇大論的文字。

對書的讀者,我們曾經的假設是,讀者會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類深度閱讀,但實際上,現在多數讀者難以達到這種要求。在做付費知識產品時,我們會假設,用戶只給了我門很少的時間,因而大家都在用各種辦法降低用戶獲得知識的難度,減少用戶需要付出的努力。現在很多知識產品的做法和上述圖書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先給用戶整體框架,並努力讓內容的結構變得清晰,最後把內容拆成小塊,從而讓用戶在同等努力下,可以更好地獲取知識。

微學伴,好用的知識製作與售賣工具。

微學伴是專注於知識付費、教育培訓的工具型平臺,可一站式滿足課程製作、學員管理、付費轉化、營銷推廣、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讓課程的生產發佈、推廣分發、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變得更加簡單,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線教育、付費轉化也可以很簡單。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機構選擇微學伴,店鋪月均銷售額達10萬!用微學伴,與71088家機構一起玩轉知識變現。

知識付費時期課表與內容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