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道|激活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山東省德州市德開小學「名師成長俱樂部」解碼

孟 傑

名校之道|激活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山东省德州市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解码

現任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開小學校長,兼任德州市小學校長聯盟主席、山東省教科所兼職研究員、山東省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曾獲得山東省首屆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長、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德州市勞動模範、德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德州市優秀科技校長、市青年科技獎、市美麗校園工程指導專家等稱號。

成立名師俱樂部,讓一群人走得更遠

【孟 傑】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於2008年任德開小學校長,在幾年的工作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學校發展的關鍵不是硬件也不是資金,而是教師。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師對於學校,有如太陽對於宇宙,他是推動整個學校機器運轉的力量和源泉。

【陶繼新】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其實,小學亦然。七年來,您不正是在培養學校名師上下功夫嗎?

【孟 傑】在培養名師方面,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開展了諸如“青藍工程”“外出培訓”“能力比武”等舉措,但這些舉措並沒有收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經過認真反思我認識到,在傳統意義上,教師大多是在行政命令的逼迫下被動成長,正如“強扭的瓜不甜”。所以我們叫得很響的“名師培養”工程,其效果往往難如人意。

【陶繼新】教師的發展,需要外因,但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教師並非不想發展,不少教師也有過名師夢想,可若干年後,這種夢想並未成真,也就失去了信心,以至懈怠起來。這些年,你們學校教師發展意識強,有些原本默默無聞的教師,已經脫穎而出成了名師。

【孟 傑】李振村校長說:積極主動的成長狀態,一定因為有安全的環境,一定來自內心的驅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就應該在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動力,以及給教師創設安全的成長環境上動腦筋、做文章。

【陶繼新】李振村所說安全環境很有意義,教師成長不僅要有一個安全環境,更需要您所說的內動力,這才是發展的核心元素。

【孟 傑】幾年來,德州市教育部門一直在積極探索“從師德中尋找教育發展的力量”,昇華師德建設階段的核心內容就是出名師。2014年2月26日,在市教育部門領導的指導下,德開小學名師成長俱樂部正式成立。

【陶繼新】劉民生主任很有思想,也很有責任感。“名師成長俱樂部”,我也很喜歡這個名字。俱樂部就有自願的意思,而且還有心理的安全感。當然,目的是明確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發展的平臺。

【孟 傑】成立俱樂部的目的就是培養名師。什麼是名師?是首先需要我們明確的問題。

按照官方的說法就是國家、省級名師、特級教師、教學能手。但我們一致認為:一名老師有特長,經過努力形成了自己的職業特色,用自己的職業特色培養出有特色的學生,並帶動了學校的特色發展,這樣的老師同樣可以稱為名師。也就是說在俱樂部里名師的第一個標準是有職業特色。

【陶繼新】有不少擁有名師頭銜的教師是很有水平的,可是,有些也是名不副實。更重要的是,教師不在其名氣有多大,而在其品質之優與業務之強。只有學生高度認可與特別喜歡,又能對學生終生髮展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教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名師。您所說的職業特色,則是其中一個重要條件。

【孟 傑】再就是名師一定要有良好的習慣。去年我參加第五屆新學校會議,有幸聽了俞敏洪的精彩報告,他用自身的成長經歷總結出: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葉聖陶也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我認為,教師成長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陶繼新】習慣是情商的核心要素。一種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人說需要21天才能形成;其實,有的時候還要更多,不但要重複,還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

【孟 傑】與老師成長密切相關的習慣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主動發現、研究學生的習慣,具體到教師的工作實際中,更應該養成發現、創新、反思、研究、勤奮、寫作的習慣。

【陶繼新】是的,教師不但要自己形成好的習慣,還要通過發現與研究,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生的習慣好了,也就為其一生成長種下了一顆種子。到了一定的生命節點上,這顆種子破土而出,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孟 傑】所以,俱樂部的工作原理就是以教師職業特長髮展為載體,進一步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激發教師的職業理想,激活教師的發展潛能,提升教師職業道德境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最終成長為名師。

【陶繼新】每一個教師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只不過有的時候被漠視甚至壓抑了而已。當像您所說的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之後,其內在的潛能就會噴薄而出,於是,之前想象不到的奇蹟就有可能出現。這對教師是一個極大的激勵,也會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繼續前行,去攀登另一個高峰。

【孟 傑】在俱樂部吸收會員上我們也動了一番腦筋。俱樂部是一個群眾性組織,教師在俱樂部裡發展不會受到行政命令的約束,所以,教師成為俱樂部會員沒有任何門檻,全憑個人自願。當宣佈俱樂部成立時,有50多名教師報名,但經過深入瞭解,我們發現有些老師之所以報名,只是不想給大家留個不積極的印象。據此情況我們提出:入會要認真學習俱樂部章程,莊嚴宣誓,並自願交納1000元保證金。並且規定會員一次無故不參加俱樂部活動,要從保證金里扣除50元,確保俱樂部所有會員都是發自內心主動發展的。起初有些老師對交錢表示不解,但我們認為,老師能把錢放到學校,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抱著“壯士斷腕”,迫切渴望發展的心情加入的,這1000元錢就是衡量老師發展決心的“試金石”。最終有37名志同道合的老師齊聚一起。

【陶繼新】俱樂部成立伊始,就有了自主、自由、自願的特點,當然也就有了發展的內在動力。37名教師義無反顧地要踏上發展之路,為自己,也為學生,為學校。形成一個團隊之後,就有了同行者、同心者,即使遇到一些困難,也會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解決。再說,當人人都在發展的時候,也就形成了一個群體向上的發展場;這個場又在悄然地推動著每個人前行,於是,發展就有了“身不由己”的特點。久而久之,還會形成習慣,甚至步入樂此不疲審美狀態。

【孟 傑】對,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只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陶繼新】腳印與腳印的組合,才是力量的象徵。不但會走得遠,而且會走得好!

構建“13665”模式,讓名師養成六個習慣

【孟 傑】經過一年多探索,我們形成名師培養“13665”模式:俱樂部教師,明確一個發展目標,制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進行“六微”研究,培養六個習慣,認定五個職級,實現教師成長,我們把它稱為名師培養的“德開模式”。

【孟 傑】教師加入俱樂部後要找到職業特長,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長確定發展目標,根據發展目標,制定三年發展規劃。俱樂部倡導大家一年找準自己的職業特長,至少培養三項好習慣;兩年成為校內外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培養至少四項好習慣;三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努力爭做教學名師,力爭有專著出版,培養六項好習慣。

【陶繼新】好習慣養成越多,發展也就越快。還有一點,那就是好習慣會讓這些教師更有修養,更具品位,具備名師風範。尤其是第三年要求教師力爭有專著出版,應當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真正的名師,就要有“立言著書”的功夫。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不少經驗,也有了一定的理論水平,寫書已經不是太困難的事情,甚至有水到渠成之妙了。

【孟 傑】教科研是名師成長的根本路徑,俱樂部成員要完成“六微”研究任務,即微型講座、微型報告、微型課題、微型論文、微課、微課程研究,教師通過“六微”實踐逐漸達成自己的發展目標。

【陶繼新】老子說:“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這正是“微”的妙道,它讓教師敢於嘗試,從小、從細做起,並從中獲得自信。再深入探索,便可以“微”中見大,見微知著。若干年後,持久的耐力和積蓄的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壯麗“開屏”。

【孟 傑】俱樂部是一個民間組織,更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最根本的特點是分享。每週三是俱樂部雷打不動的分享時間,大家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將自己的思想通過“開講了”與同事們分享。李希貴校長曾說過: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是因為一個關鍵人物、一次關鍵事件、一本關鍵書籍。我認為“開講”就是關鍵事件,很多人就是通過在某一場合一次成功的演講,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樹立了成功的自信。所以俱樂部積極為老師們創造開講的機會,現在已經有20餘人次到省內外成功開講。

【陶繼新】古人就有厚積薄發之說,有了厚重的積澱,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將其不凡展示出來。機遇總是垂青有功底、有準備的人。教師成長俱樂部讓教師們通過它來展示自我,併產生自信心與自豪感。

【孟 傑】培養“六個習慣”:俱樂部鼓勵老師們在明確自己的職業特長的同時,努力培養與老師成長關係最密切的發現、勤奮、寫作、創新、反思、研究六種習慣。職業特長和習慣就好比種子和陽光、雨露,二者互相作用,方可長成參天大樹。

【陶繼新】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則說:“日新之謂盛德。”意思是說,每天推陳出新,不斷改變創新,才稱得上深厚的品德。一個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在讓自身生命價值提升的同時,也讓學生大為受益。學生受益,當是教師的“盛德”啊!持續不斷的創新,還會在教師的心裡積澱成一種創新的品質。在教學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學生有著巨大的生命張力,當有了創新品質後,也就擁有了日漸豐滿的發展前景。

【孟 傑】認定“五個職級”:俱樂部借鑑“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學目標設計,根據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推行教師職業特長與習慣養成定量積分制評價與認定管理辦法。依據教師養成習慣和積分的多少,將教師認定為不同的職級,以激勵教師更主動地成長,引導教師樹立可觸的標高。

【陶繼新】在與俱樂部老師們交流的時候,我感到他們不只是在侃侃而談,而且談得很有品位,很有內涵,語言表述富有條理與色彩。他們已經具備了走向名師的內在潛質,有的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名師。

【孟 傑】俱樂部發展,學校一定要做好服務。我們規定為每位俱樂部成員每學期報銷外出學習經費不低於1000元,給大家提供的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培訓機會;俱樂部成員只要聽說某項培訓能給自己的職業特長髮展提供幫助,在自己調好課的前提下就可參加。俱樂部成員每年訂閱兩本雜誌,訂什麼雜誌,教師自己選擇;每學期報銷200元購書款,買什麼書教師自己選擇;這也為教師的職業特長髮展提供時間、物質方面的支持,教師同樣可以選擇。我認為,真正讓老師們滿意的服務,都是可以“選擇”的。

【陶繼新】通過交談,我發現你們學校的老師深知讀書是要“取法乎上”的道理。讀一本好書,可以從中汲取智慧,還可讓其中的真善美走進自己的心靈。培訓亦然,當下的培訓也是魚龍混雜,你們的老師具備了選擇的眼光與能力,所以,他們就能從高層次的專家講座中,感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幸福。

【孟 傑】同時俱樂部有固定的工作機構,包括社會督評師、顧問、秘書長、副秘書長、理事。俱樂部從校內外聘請名師、專家組成成長團隊,為每個會員的發展方向和步驟進行把關,真正實現“私人訂製”。省教科院李文軍副院長是俱樂部的指導專家,市教育部門領導是俱樂部的總設計師,市教科所尹品華所長是俱樂部的技術總監,在這些專家的指導下,俱樂部且行且思,辛勤播種,收穫滿園芬芳。

【陶繼新】剛才尹品華所長還發來短信,說劉民生主任要前來濟南,專門與我交流俱樂部是如何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其真誠熱情令我感動。當專家感到學校發展是其一份責任,並時時掛系在心的時候,指導的力度與熱度就會大大增強。

學校搭建平臺,讓教師快速成長

【孟 傑】在“德開模式”的引領下,在學校和專家團隊的服務下,一批教師實現了健康、快速成長。

我校有一名青年教師叫李彥峰,他曾是學校專職體育老師,平時酷愛研究點小發明、小創造,加入俱樂部後他確立了科技創新教育的研究方向,組建了“科技製作”社團,帶領孩子們研究出了很多在全國獲獎的小發明作品。他還開發了《快樂發明》的校本課程,帶動全校掀起了學習科技的熱潮。去年,全省科技創新教育現場會在我校成功舉行,德開小學向全省的兄弟學校成功地亮出了“科技牌”,知名度大為提升。李彥峰被評為全省“十佳科技輔導員”。2014年11月,他以首名的成績考取了德州市總輔導員,他的發展也給其他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

【陶繼新】一個專職體育老師有了這麼多發明,並被評為全省“十佳科技輔導員”,真是創造了奇蹟。這不但給你們俱樂部的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看到了發展的前景;而且還給大家一個啟示,只要具備了創新意識,以鑽研為至親,創造則無處不在。

【孟 傑】他的成長經歷,也很好地詮釋了俱樂部“張揚一項特長,收穫一種行動,養成一種習慣,形成一種特色,奉獻一種規律,產生一位名師,創造一生幸福”的文化構建。

在俱樂部中老師與學校是這樣的關係:你願意,我服務;你成長,我給力;你唱戲,我搭臺;你收穫,我發展。

【陶繼新】你們構建的教師與學校的關係,將教師發展放到了第一位。學校領導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教師發展的服務者。這一意識的轉變與角色的變化,讓老師們的發展有了無限廣闊的空間。他們雖然身在小學,可卻有天高任鳥飛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校長的心胸有多大,視野有多廣,教師發展的舞臺就有多大。當越來越多的老師發展起來的時候,學生的成長也就會越來越快,學校的發展也就會越來越好。

【孟 傑】在俱樂部中,教師在成長目標引領下,自主、自願、自發成長,成立一年以來,取得了顯著成績。

2014年,德開小學被評為山東省教育家成長實驗基地,我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長,馬小紅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教育科研名師提名獎,馬小紅開發的童話課程獲全省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一等獎;教師申報國家、省級課題立項數全市小學之冠;省級教育科研論文評選,德開小學教師獲獎數全市之冠;2015年上半年,馬小紅、段俊環、秦琳、朱靜、王鳳靜同時獲評德州市教學能手,獲評人數全區之冠;2014年,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德州電視臺、《未來教育家》《中小學校長》等媒體對學校的工作進行了多次宣傳。

名師成長俱樂部成立的一年,是德開小學發展、進步最快的一年。

【陶繼新】命運之箭的每一次離弦,都註定會留下許多故事。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令人驚喜。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開端,您與老師們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名師俱樂部會有更多的名師走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國。同樣,德開小學,就不只是在德州有名,還會走向全省乃至全國。

【孟 傑】2015年1月23日,全省名師成長現場會在德開舉行,名師培養的“德開模式”向全省進行了推廣。隨後,我們還先後應邀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及鄭州、福州、杭州、吉林等地介紹俱樂部的做法,今年10月18日,我有幸在第六屆新學校會議上做了10分鐘的主題演講,“德開模式”已經走向了全國。

【陶繼新】教師通過艱辛的付出,不僅僅有了收穫,更品嚐到了特殊的幸福感。毋庸諱言,一般老師是有惰性的,如果長期沒有奮爭精神,沒有積極追求,就有可能產生職業倦怠,甚至讓自己的整個教育生涯痛苦起來。我去你們學校,看到老師們意氣風發、士氣旺盛,真是令人感動。如果再往深處想一想,這改變的何止是教師本身,還有他們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甚至還會影響到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們的名師俱樂部,真的是功莫大焉!

【孟 傑】《人民教育》2015年14期《價值觀管理“管”出教師內動力》有這樣一句話:學校管理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喚醒師生內在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供更多的機會,賦予更多的權利,實現從他控到自控的管理過程。“德開模式”就是這種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

名師成長俱樂部,團結有發展、成長願望的教師,在共同目標的引領下,大家自願自發地成長,在個人提升的同時,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優質、幸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