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玉溪市計劃未來3年投入11億多元 休耕輪作護碧水

鷺鷥溼地走,海鷗水中游。位於雲南玉溪市境內的撫仙湖,蓄水量206億立方米,佔全國淡水湖泊蓄水總量的9.16%,佔全國Ⅰ類水質湖泊淡水資源的90%。不過,隨著周邊經濟社會發展,撫仙湖也面臨汙染威脅。

據專家測算,撫仙湖汙染70%為農業面源汙染。雲南省玉溪市計劃未來3年投入11.42億元,全力推進耕地流轉休耕輪作,從而減少撫仙湖徑流區農業面源汙染,確保撫仙湖Ⅰ類水水質。

目前,撫仙湖徑流區共有26萬畝耕地,靠近撫仙湖壩區的5.35萬畝耕地,常年大水大肥種植蔬菜,複種指數達400%。相關部門分析撫仙湖徑流區種植結構現狀及化肥施用情況後發現,這5.35萬畝耕地,每畝施肥強度達155.26千克,全年化肥施用量約0.83萬噸,分別佔徑流區、壩區耕地化肥施用量的50.3%、94.3%。通過對壩區蔬菜種植耕地實施土地流轉和種植結構調整優化,預計每年可以削減純氮約4500噸(減少78%),削減純磷約700噸(減少63%)。

澄江縣副縣長陳斌表示,大力實施撫仙湖徑流區耕地休耕輪作,對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加快推進撫仙湖徑流區綠色生態經濟區建設,科學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統一流轉休耕輪作後,新環湖路以內尚在用於農作物種植的全部耕地將強制休耕,按照“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區域適度建設人工溼地以及自然溼地,建設以生態溼地或生態景觀林木為主的撫仙湖周邊緩衝帶。其他耕地則嚴格按照農業產業規劃佈局和種植標準,發展生態苗木、荷藕、藍莓、烤煙等節水節藥節肥型農業,進行生態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經營,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實現農業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確保撫仙湖生態安全。

澄江縣農業局局長李文進表示,短期來看,土地流轉休耕輪作、不再種植蔬菜後,農民收入會有一定幅度下降,沿湖農民將為保護撫仙湖做出很大犧牲。

為了解決農民生計,澄江縣鼓勵農戶以村(社區)、小組為單位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對統一流轉的土地進行返租,按產業規劃、種植標準進行種植;扶持當地農戶到撫仙湖徑流區以外流轉土地發展生態種植;提供就業、創業培訓和勞務輸出補助,引導年輕人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未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到位,特別是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好生態有望給農民帶來好收入。”李文進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4日 10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