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網貸系統:從《意見》中分析日後網貸行業的監管規範日益嚴格

在五一勞動節放假前,4月27日,中國央行在其官網發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受到業內期待的資管新規正式重磅發佈。融美網貸系統的分析人員仔細研究其中相關條款政策,深入瞭解其中對網貸市場的影響。

融美網貸認為在金融領域中,特別是在日後保險與網貸越來越近,這份《意見》就起到了對照和參考作用了。

經過融美網貸系統工作人員比對,相對於之前的初步意見稿,《意見》這次在監管期限上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給予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這也是對金融領域的良性引導與監督,還會在期限結束後,對於一些仍舊未能結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確保市場穩定。

整理《意見》中的修改變動,融美網貸系統的工作人員得出,《意見》其堅持核心原則是統一監管標準,打破剛兌,限制槓桿,充分信息披露,以防範風險。

前些日子在各金融監管政策推動下,網貸平臺走向持續性合法合規、穩定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次的《意見》則是對理財業務產品的加強監督管理,讓其也順利走上穩定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意見》中,其中對剛兌表現出強烈的態度:融資機構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監管資管產品不得擔保承諾各種保底保本的收益,打破剛兌,更不得在兌付出現問題時,以填坑的形式墊付兌付。要打造良性互金圈,要讓投資者知道投資的風險。雖然在網貸行業中,這樣的監管政策就顯得不夠人性化。但是網貸即將邁入與第三方機構、保險機構合作的時代,賬戶資金險、履約保障險等皆會不斷合作推出,投資者的權益保障讓網貸行業走得更遠。

當然了,資管產品打破剛兌,並不是說損害到了投資者的整體利益,只是要明確瞭解到投資有風險的一點,理性投資,金融機構儘管不能實現剛兌,但是會通過理性風險提醒、信息披露,託管程序、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為投資者提供參考信息。而且,金融機構在收了服務費簽約下,有義務以管理人的名義,代表投資者利益行使訴訟權利或者實施其他法律行為。

如同融美網貸系統所說的,此次《意見》政策上與網貸行業關係不大,針對的是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即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管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資管業務。

融美網貸系統分析人員認為,儘管這次針對的是金融機構資管業務,不過其對於網貸行業來講,日後的監管規範會逐步嚴格且會以《意見》作為對照參考。

融美網貸系統已經能想象得出,未來通過改革謀求創新,加快融合發展,網貸行業會在革新下更好實現自我轉型。

未來,融美網貸系統將繼續秉承幫助客戶成功的核心價值觀,憑以科學的管理制度、規範的運作模式、專注和完善的風控體系,專業化金融信息服務的網貸系統,不斷創新和超越,幫助網貸平臺營造並實現穩定、安全的財富增值,提供優質投資和財務諮詢服務及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