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枯木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鷀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注:

田舍:本意為田地和房屋,多泛指農舍或農家。明代汪洙有詩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市井:水井。漢應劭《風俗通》:"俗說:市井,謂至市者當於井上洗濯其物香潔,及自嚴飾,乃到市也。";《史記·平準書》:"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入",張守節釋義:"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故言市井也。"。

櫸柳:櫸樹和柳樹。櫸樹是榆科、櫸屬的落葉喬木。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枇杷:別名蘆橘、金丸、蘆枝,薔薇科、枇杷屬常綠小喬木。樹高3~5米,有的高達10米,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鏽色或灰棕色絨毛;葉子大而長,厚而有茸毛,呈長橢圓形,狀如琵琶;圓錐花序頂生,花瓣白色或淡黃色,長圓形或卵形;果實球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桔黃色,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翌年春天至初夏成熟。我國關於枇杷的栽培歷史悠久,在漢代就有記載,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

枇杷橪柿,......,羅乎後宮,列乎北園。”。唐詩宋詞裡面關於琵琶的詩詞多達上百首,杜甫之詩是其中之一。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鸕鷀:水鳥名,俗叫魚鷹、水老鴉。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頷下有小喉囊,嘴長,上嘴尖端有鉤,善潛水捕食魚類,漁人常馴養之以捕魚。北齊 顏之推 《稽聖賦》:“黿鱉伏乎其陰,鸕鷀孕乎其口。”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魚梁:攔截水流以捕魚的設施。以土石築堤橫截水中,如橋,留水門,置竹笱或竹架於水門處,攔捕游魚。《詩·邶風·穀風》“毋逝我梁” ,《毛傳》釋義:“梁,魚梁。”。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五律《田舍》據考據是杜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居成都草堂時的作品。當時詩人避戰亂,棄官入川,生活相對安定,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村居生活的閒適。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田舍》詩前四句描寫了初夏時村居的景色:在清澈的江水彎曲的地方,建有村舍,屋旁邊有古道經過,由於戰亂,經濟衰敗,以前的交易市場也變得荒蕪人煙,蒿草都把市井遮擋住了,由於荒僻,對衣裳也不講究,隨意著裝。給人展現出一幅衰敗村落的景象。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後四句則奇峰突起,詩人從衰敗中看到優美,心態也從感嘆變為恬靜。田舍雖然偏僻,然而櫸樹柳樹成蔭,隨風擺動,金黃色的枇杷掛滿枝頭,滿樹飄香,在江河裡面,夕陽西照,捕魚的鸕鷀也恬適的站在魚梁上,曬著翅膀,魚梁裡魚收穫頗多。給人們展現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江邊農村風光,也體現了詩人的心境比較閒適安然。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田舍》詩景物描寫以靜為主,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寥寥幾筆,給人們展現出初夏時分江邊日落的園田景色。也反映出安史之亂時期,作為大後方的巴蜀地區,雖然也因戰亂造成荒蕪,然而畢竟沒有戰爭,因此人們生活還是相對閒適的背景。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2018/6/17榆木齋

一日一花一詩:枇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