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最近《我不是藥神》已經在網上刷爆了,這種強大的影響力,使我欲罷不能地觀看了此部影片。雖然劇情不像“大片”那般“深沉”,甚至顯得有點“倉促”,卻深深觸動了每位觀眾的心絃,這正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所在。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我一般不怎麼寫影評,因為觀影的角度不同,評價自然是五花八門,寫出來也不過是一隅之見,還傷腦筋。但對於這部“良心之作”,我確實有點按捺不住了。可能是接觸國學後的“老毛病”吧,看到“善光點”就激動,不妨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關於此部神作的影評已經是琳琅滿目了,各種角度的剖析都有,也都各有道理。而我所看到的,更多是“人性本善”。劇情我就不廢話了,咱直接奔“善點”或“淚點”。

一.因為愛,才有了活下去的動力。

“我剛病的時候,老婆懷孕才五個月,每天特別想死。”

當兒子出生後,他卻激動地說:“第一眼看到他就不想死了,就想聽他叫聲爸爸。”

有了兒子的那一刻,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呂受益才有了活下去的動力。對兒子的愛有多濃烈,他活下去的慾望就有多強烈。

當呂受益半夜從疼痛中驚醒,在掙扎中看到熟睡中的妻兒,他臉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因為在那一刻,他“服用”了世界上最強的止痛藥,那就是“愛”。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二.因為觸動了良知,不忍心追查“假藥”案。

“我求求你別在追查印度藥了行嗎?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

“那藥才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不掙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你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聽到老奶奶拉著曹警官的手說出這一段肺腑之言,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淚奔了,何況是一位正直(雖然有點傲氣)的警察呢?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是的,曹警官後來實在不忍心接手這個案子了。但並沒有辭職,也不會刻意包庇,畢竟人情歸人情,法律歸法律。不過從中已經體現出了人性的善良,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三.最讓人心疼的黃毛小子彭浩。

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頭亂蓬蓬的黃髮,一副病態的乾瘦模樣。因身患慢粒白血病,為了不連累家人,離家出走多年,在屠宰場苟且生存著。明明自己也得了白血病,卻把拼命搶來的救命藥分給了身邊的患者。

程勇賣仿製藥救人,他義無反顧地為程勇幹活,只為能救更多人。甚至為了幫程勇脫身,不顧一切地引開警察的追擊,最終不幸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但卻更加堅定了程勇賣藥救人的決心。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四.多年販賣假藥的壞蛋,最終也被“感化”了。

那個害人害己的“正牌”假藥販子張長林,最終被警察捉拿歸案,被審問時卻沒有供出程勇。

並不是他拿了程勇三十萬而堅守承諾,會把真相爛在肚子裡。像他這種唯利是圖,無視他人生命的騙子,信用對他還有觸動性嗎?真正觸動他的是程勇寧可虧本也要救人的壯舉。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五.“渣男”如何逆襲為“藥神”。

故事的主人公程勇在他還沒“良心發現”之前,可謂是標準的“渣男”一枚。乾的是賣壯陽藥的事業,二話不合就拳打腳踢的暴脾氣,老婆被打得離婚了,“三觀”上唯利是圖,鬼迷心竅。

一開始,程勇販賣仿製藥也純粹是為了賺錢,或者更好點是為了給老爸治病等。正如在面對印度藥廠老闆說他是“救世主”的時候,他不屑地回答到:“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在代購藥物的過程中,程勇結識了“愛子情深”的呂受益;因女兒患白血病而不得不去夜店跳鋼管舞的單親媽媽劉思慧;因病怕拖累家人而離家出走的黃毛青年彭浩和敦厚善良的劉牧師。五人聯手幹了一大票販賣仿製藥的生意,同時也挽救了一幫買不起“天價正品藥”的慢粒白血病患者。

後來因為假藥販子張長林的威脅,程勇為了躲避牢獄之災,正式宣佈散夥,將仿製藥的代購權讓給了張長林,其他四位“合夥人”見狀皆不歡而散。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因為張長林提高了仿製藥的價格,患者購買不起,不少人因耽誤病情死去。尤其是朋友呂受益的死,更是激發了程勇那一顆惻隱之心。

程勇遂重操舊業,但這次他大大降低了藥價。因為他已經不是為了賺錢,而純粹為了救人。甚至把兩千元進價的藥物,用五百元賣出去。

可這畢竟是沒有被國家批准的不法行為,縱使善心真切,程勇最終還是被警方捉拿歸案。在宣判前,法官問程勇還有什麼要說的?程勇平靜地說出了以下這段話:

“我犯了法,該怎麼判,我都沒有話講。但是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他們吃不起進口的天價藥,就只能等死,甚至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吧。”

程勇被判刑後,從全國各地趕來成百上千的病人沿街看望他。駕車的警察也被眼前這一幕感動了,特別放慢了車速。看著那些目送他的患者,程勇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最後,此案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程勇因“善心可嘉”獲得減刑,並提前釋放。政府也由此更加重視醫療體制改革,防止“天價藥”繼續“耽擱”付不起藥費的老百姓。

六.不禁想起《辛德勒名單》

我們知道,《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當然“改編”的成分還是比較大的。看完這部影片後,不禁使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也是由真人真事改變,傳達的意境也差不多,不過更符合事實,那就是《辛德勒名單》。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由於《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場面比較血腥,內容也有少許裸露成分(劇情需要,非不健康演繹)。有這方面忌諱的,請慎重觀看。不過看看我的文字版簡要介紹,興許也能對其劇情瞭解個八九不離十。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年——1945年),德軍在兩週內攻佔了波蘭,納粹下令波蘭全境的猶太人必須集中到克拉科夫進行登記。

剛從家鄉來到克拉科夫的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一下子發現了商機,他在酒店及各種社交場合慷慨地結交大量德國納粹軍官,為的是能從納粹手中買到廉價的勞動力——猶太人。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辛德勒買下了一個經營不善的搪瓷廠以生產食用器皿,供應軍需,大發戰爭財。而工廠裡的工人基本都是從納粹手中買下的一批廉價的猶太人,不得不說辛德勒的確是一位很有頭腦的商人。

而在德軍瘋狂屠殺猶太人的日子裡,辛德勒開設的工廠幾乎成了眾多猶太人的避難所,辛德勒也無意間被猶太人當作“救世主”了。

搪瓷廠的猶太人會計斯泰恩與辛德勒關係處的還不錯。在招工時,斯泰恩為了幫助同胞進廠,還暗中偽造了各種資格證書給那些本不具備進廠條件的猶太人,以躲避德軍突如其來地殺害。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一天,有一個獨臂老工人來向辛德勒當面致謝(像這種殘疾人是不可能進廠的,都是斯泰恩的“功勞”)。辛德勒雖然有些不高興,但畢竟也算好事一件,便強顏歡笑地應付過去。

而在日後清掃積雪時,獨臂老工人還是被德國軍人從隊伍中拉出去槍斃了。辛德勒找德軍交涉,有個納粹高級軍官對他說,讓猶太人在企業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意味著背叛。

辛德勒開始也純粹為了賺錢,並且和工廠的很多猶太女工發生了性關係,生活非常荒淫奢侈。在走進“避難所”的猶太人一廂情願地認為他是“好人”時,辛德勒其實不過是藉此“廉價勞動力”發家致富而已。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直到1943年的一天,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了眼前這一幕幕悲慘的場景,內心大受觸動,良知突然被驚醒了,由此開始了愈來愈真切的“拯救猶太人”行動。

最後,辛德勒甚至不惜傾家蕩產地買下儘可能多得猶太人,這批猶太人在辛德勒的保護下,沒有遭到納粹殘忍的殺害,基本存活了下來。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1949年,德國終於無條件投降了。而辛德勒作為德國的一名“發戰爭財”的商人,也可能會被逮捕,所以必須逃走。

臨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廠裡的東西全部分給工人。工人們為表示感激,把假牙融化後,打鑄成一個金戒指,上面用希伯萊文刻了一句經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斯泰恩將全體工人的簽名信件交給辛德勒,萬一他被捕,這個說明信可能會起到作用。

辛德勒——一個高大威猛,英俊瀟灑,平常財大氣粗,風流成性的精明商人,此刻已經熱淚盈眶、難以自持,哽咽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面對激動萬分的辛德勒,斯泰恩安慰到:“因為您,才使1100名猶太人倖免於難,他們的後代也蒙受了您的恩澤,將永誌不忘。”

辛德勒泣不成聲地,像個孩子似地伏在斯泰恩肩上說:“如果我的生活不那麼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還有那輛車,賣掉他我至少還能救十個人……我太荒唐,太揮霍了……”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這時,工人們紛紛圍上前來擁抱住他們的救命恩人辛德勒。隨後,辛德勒坐上車離開了,人們久久地尾隨著,目送他直到盡頭。

無論是程勇,還是辛德勒,看似“拯救別人”的背後,何嘗不是自我的一場救贖呢?正如孟子所言: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愛敬他人,正是把“失去”的那顆良知找回來。而這顆良知是人人都具備的,只不過掩藏的深淺不同罷了。

也許可以這麼講,這個世界上沒有感化不了的人,只是還沒“感化到位”罷了。誰都有過或多或少的壞想法,但我們應該相信人的天性都是向善的,就好像看《我不是藥神》或《辛德勒名單》一樣,我們不也被感動了嗎?只有相信“人性本善”,我們才會儘可能在生活中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或許,能夠徹底化解仇恨的,惟有慈悲。

從《我不是藥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