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台CEO如今爲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還有多少人記得聚美優品?

曾經垂直電商裡的明星公司,如今已經乏人問津。即使有人提起,也大多與假貨、水貨相關。

風光一時的聚美優品為什麼會逐漸衰落?

這是一道值得解答的謎題。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這個判決對街電是致命的,幾乎等同於將共享充電寶市場拱手送給競爭對手。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陳歐第一次在電商業務之外砸錢。

在共享充電寶之前,陳歐還搞過手機充電、無人機和空氣淨化器,全都失敗了。

更不妙的是,聚美優品的電商業務正連年下滑。

2015 年,聚美優品的營收有 73.4 億人民幣,2016 年還有 62.7 億,到了 2017 年只剩 58.17 億。

活躍用戶數方面,聚美優品在 2015 年的活躍用戶是 1610 萬,2016 年還有 1540 萬,到 2017 年降到 1510 萬。短短兩年,少了 100 萬人買東西;相比之下,其它電商平臺的活躍用戶都在增加。

市值方面更慘,近三年,聚美優品的市值暴跌超過 90%,江河日下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雖然現在江河日下,但在前些年,聚美優品可是當紅炸子雞。

聚美優品誕生於 2010 年,由陳歐和幾個斯坦福校友一起創立。

那時,國內化妝品電商市場有三個特徵:

① 快速增長;

② 集中度低,線上沒有龍頭公司;

③ 毛利率高。

在一片混沌、群龍無首的市場中,聚美優品依靠三板斧漸漸脫穎而出。

第一板斧是打折閃購。無論是做電商還是做線下,無論是平臺還是商家,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打折。

聚美優品當時學習線下實體店的限時特價,每天挑選一些化妝品進行打折閃購,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蹲守下單。

聚美優品的數據顯示,平臺上 88.9% 的訂單都來自復購。

第二板斧是照片好看

做淘寶的都知道,圖片對轉化率影響極大。旅行房屋租賃平臺 Airbnb 剛創立的時候,很少人在上面預定房間,後來 Airbnb 派專業攝影師去給出租的房間拍攝好看的照片,預定數立刻暴增。

聚美優品很明白圖片的重要,搭了自己的影棚,所有商品 100% 實物拍攝,照片好看得要命,讓人一看就想買。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第三板斧是 30 天無條件退貨

網上買東西,尤其是買化妝品,大家都很怕買到假貨。聚美優品為了打消消費者顧慮,除了承諾自家賣的都是正品,還支持 30 天拆封無條件退貨。

相對於一般的 7 天退換貨,30 天這個期限是極具殺傷力的。

依靠這三板斧,陳歐帶領聚美優品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化妝品電商的頭部公司。

2014 年,聚美優品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垂直電商公司,市值超過 35 億美元。身為 CEO,陳歐也進入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有高光時刻,自然也有至暗時刻。

聚美優品之所以走下坡路,有多方面原因:

一、從誕生開始就被假貨困擾

做淘寶的人,基本都知道淘寶客。

淘寶客本質上乾的是推銷,拿著商家的商品在網上到處兜售,把感興趣的消費者帶到商家店裡下單。無論拍攝寶貝圖片、發貨還是售後,通通跟淘寶客無關。

早期的聚美優品,本質上也是個“淘寶客”,只是多了拍攝商品圖片這一步。

早期,聚美優品會找到某個化妝品供應商供貨,接著拍攝圖片,放到網站上銷售。消費者下單後,聚美優品會通知供貨商發貨,寄到消費者手裡。

從發貨到收貨,聚美優品全程沒有接觸商品。

這種代銷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低成本,零庫存。

之前跟同行聊起這種模式,同行開玩笑說,聚美優品的核心能力是做圖,估計公司里美工比程序員還多。

但這種模式的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商品無法保真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從誕生開始,聚美優品就一直被假貨問題困擾。因為它的代銷模式,根本就不能把控商品真假。

當供貨商在利益作祟下給消費者寄假貨,消費者就會把售假的標籤貼在聚美優品身上,長此以往,名聲越來越臭。

2014 年 7 月,禕鵬恆業售假風波爆發。作為供貨商,禕鵬恆業在多個電商平臺銷售假冒奢侈品,被媒體揭發。售假風波波及多個電商平臺,但最傷的還是聚美優品。陳歐為此下定決心,砍掉整個第三方奢侈品業務線,轉向自營。

不得不說,陳歐非常有魄力。

二、發力跨境電商被 408 新政重創

售假風波爆發後,很多人罵聚美優品。為了回應,陳歐在微博上發佈長文章《你永遠不知道,陳歐這半年在做什麼》。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陳歐在長文中透露,聚美優品正在發力跨境電商。

騰訊科技在稿件裡也提到了這點:

當年 2 月的一天,凌晨兩點,陳歐、戴雨森和劉惠璞等幾位聚美優品高管,曾經的好兄弟們互相攙扶著回到酒店。而就在半小時前,他們剛剛在酒文化盛行的韓國酒桌上配合著敲定了一個大單。

這是聚美優品二次起家的關鍵時刻。兩個月裡,陳歐飛了兩次韓國,每一次都會喝得不省人事。

數據證明,聚美優品把重心轉移到跨境電商是正確的。

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 6 月底,聚美優品的跨境保稅進口業務量全國第―,佔全國所有跨境電商試點單量總和的 51.2%。

只可惜命運弄人,2016 年 3 月,政府推出新政,調整跨境商品的收稅政策,並宣佈新政將在 4 月 8 日實施。

按照這個 408 新政,跨境電商的進貨成本將會大大提高。雖然政府不久後宣佈延遲實行 408 新政,但風向已經改變,聚美優品等多個跨境電商平臺遭受重創。

三、電商平臺變成網紅店

在陳歐發出長文《你永遠不知道,陳歐這半年在做什麼》之後,聚美優品的股價立刻止跌反彈,連漲三天。

新媒體的影響力令陳歐很震撼。之後,陳歐拍了那個“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還不斷上綜藝節目,不僅吸引了一大波粉絲關注,還為聚美優品帶來巨大流量,網站日訪問量從 100 萬飆升至 400 萬。

到今天,陳歐微博已經有 4600 多萬粉絲,比鹿晗、吳亦凡都多。

粉絲越來越多的陳歐,漸漸從聚美優品 CEO 變成網紅,不停在微博上吆喝賣貨。陳歐發一條微博,就能給聚美優品帶來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銷售額。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聚美優品,也漸漸從電商平臺變成了陳歐的網紅店。

四、高管團隊意見不合紛紛出走

在陳歐微博帶來巨大銷量的同時,聚美優品的業績卻一直下滑。

騰訊科技就曾爆料,高管們與陳歐對公司發展方向分歧很大。高管們認為,電商的核心是商務;而陳歐認為,微博等新媒體才是重點。

當然,聚美優品內部發生了什麼,只有當事人才清楚。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高管們與陳歐之間有著不可彌合的分歧與矛盾。最終,聯合創始人、首席財務官在內的眾多高管紛紛離職。

五、多元化發展屢受挫折

陳歐與高管們的分歧,很大一部分還在於多元化發展。

在阿里、京東、蘇寧、唯品會等砸錢砸資源佈局物流和支付的時候,聚美優品並沒有在這兩端發力,而是把資源放在了智能硬件和影視製作。

從手機充電、無人機、空氣淨化器到共享充電寶,陳歐屢次在智能硬件領域砸錢,但每一次都沒做出亮眼的成績。

被告侵犯專利的街電(共享充電寶),在 2017 年就虧損了大概 1.33 億人民幣。

成績單最漂亮的一次,是拍電視劇。

2016 年初,聚美優品成立影視公司“聚美影視”,並籌拍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溫暖的弦》。聚美優品內部人士曾透露,未來聚美優品將向“時尚娛樂媒體+電商”發展。

今年 4 月底,投資 9600 萬的《溫暖的弦》終於播出,全網播放量超過 35 億,首播實時收視率排名第一。

聚美優品這一步算是走成功了,但影視業務如何與主營的電商結合,還是個疑問。

六、股價低迷時私有化退市

陳歐做影視公司,可以看作是給投資人講故事。

當時聚美優品的業績和市值雙雙下滑,電商市場上又有阿里京東兩座大山壓著,換個方向,講個新故事給資本市場聽,未嘗是壞事,而且最後也做出成績了。

但有一件事,陳歐做得就一片罵聲了。

2016 年 2 月,陳歐、聯合創始人戴雨森和股東紅杉資本等收購方,一起提出將聚美優品私有化退市,從美股迴歸國內 A 股。

當時,聚美優品的股價已經跌破發行價。相比每股 22 美元的發行價,陳歐等人計劃以每股 7 美元私有化。投資人如果接受私有化,絕對虧得連姥姥都不認識。

投資人對這種做法自然一片罵聲。

私有化耗了將近兩年,依然沒有結果。2017 年底,聚美優品宣佈取消私有化計劃。

陳歐不僅沒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還得罪了投資人。更不妙的是,當年一起提出私有化方案的聯合創始人戴雨森,已經跟眾多高管一樣,離開了聚美優品。

曾經跟兄弟一起出發創業的陳歐,如今“孤軍奮鬥”。

“為自己代言”的某電商平臺CEO如今為何“淪落”到在微博賣貨?

創始人是一家公司的指路人,指對了路,公司蒸蒸日上;指錯了路,公司江河日下。

無論做化妝品電商還是做跨境電商,聚美優品的兩次高速發展,都與陳歐息息相關;同樣的,聚美優品爆發的種種問題,陳歐也脫不了干係。

真的是成也陳歐,敗也陳歐。

不過,創業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聚美優品雖然業績不佳,但仍然賺錢,生存不成問題。只要不下牌桌,仍有翻盤的機會。

祝福陳歐。

祝福聚美優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