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新農人·新業態

新产业·新农人·新业态

如何讓農業成為賺錢的行業,農民成為受尊敬的職業,農村成為人們嚮往的地方?

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從場館到論壇,多處展示了我省以綠色生態為媒,以產業融合為基,強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美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产业·新农人·新业态
新产业·新农人·新业态

生態茶業,大有可為

6·18

2017年,我省茶園面積382萬畝,居全國第五位,卻創造了毛茶產量、產值、茶產業年綜合產值三項全國第一。茶業發展成為我省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本屆“6·18”上,茶業頻念“生態經”。在茶產業綠色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省內茶主產區的縣市領導紛紛介紹當地茶業綠色發展、質量興茶的理念。他們表示,綠色生態是茶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滿足消費者對食品的綠色生態安全需求,茶葉飄香,茶企揚名,茶農脫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才能實現。

新产业·新农人·新业态

“今日的安溪茶業,正處於由傳統茶業向現代茶業邁進的轉型期,綠色發展是關鍵。”安溪縣縣長劉林霜介紹,近年來安溪在構建縣域茶葉全程追溯體系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同時啟動實施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茶園去化學農藥化等工程,探索茶葉產區分級辦法,對茶葉主產區、核心區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為茶產業發展上好“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的生態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安溪全縣涉茶總產值超160億元,連續9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劉林霜說。

為上好生態底色,政策暖風頻吹。今年5月,省政府出臺《關於推進綠色發展質量興茶八條措施的通知》,提出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閩茶品牌影響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新产业·新农人·新业态

“‘茶八條’的出臺為我們茶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在武夷山,綠色茶業與產業融合理念交互推進,推動武夷茶產業縱深發展。”武夷山市市長謝啟龍在論壇上介紹,武夷山近年來加強茶產業與旅遊產業結合開發,不斷豐富茶葉生產、茶藝表演、茶文化交流等旅遊活動。此外,重點扶持一批集茶葉加工、旅遊觀光、品牌文化宣傳為一體的工業旅遊項目,加強茶產業與科研產業結合開發,積極與科研院校、茶企合作,先後開發出茶飲料、茶食品、茶枕、茶墊等茶系列產品。

百香果成致富果

6·18

連續兩年的“6·18”現代農業館,百香果都是當之無愧的“館紅”。今年,館內的百香果花樣更多了,百香果酥、百香果凍、百香果糖等精深加工產品開始出現。

新产业·新农人·新业态

“一年多來,我省成立了福建百香果產銷聯盟,百香果的優良品質得到社會認可,品牌價值不斷顯現,產業鏈不斷拓展延伸。”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省內各地,百香果已悄然成為“致富果”。在龍巖市新羅區,百香果種植面積已經達7000多畝,其中,在3870戶貧困戶中有88戶種植百香果,種植面積達2048畝,實現年收益1327萬元。在武平縣,百香果僅通過電商每月銷售就近1萬件,當地還發展出百香果特色旅遊路線,通過舉辦百香果果王大賽、產業發展專家講座、百香果採摘體驗等,大力發展百香果特色旅遊。

今年的“6·18”上,百香果又有大動作。來自福建百香果產銷聯盟、主產縣的代表與阿里巴巴就福建百香果精準扶貧計劃及福建百香果出海項目簽訂合作協議,百香果農業企業與電商平臺企業深度交流合作,實現了生產、流通、消費三方共贏。

“‘福建百香果+電商平臺+新物流’的新零售模式,將提升福建百香果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並推動種植、分選、流通等供應鏈環節的標準化、信息化,促進福建百香果產業升級。”該負責人介紹。

此外,在啟動儀式上,阿里巴巴、福建百香果產銷聯盟和長汀縣簽約精準扶貧計劃。本著“政府支持、平臺引導、精準定位、市場運作”的原則,共同在長汀縣打造精準扶貧示範基地,組織貧困戶組成合作社,制定福建百香果精準扶貧計劃推動長汀百香果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質化,提高貧困戶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