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領導者,還是管理者?

你是領導者,還是管理者?

作|許春輝

者|博思諮詢合夥人

面對闊步走來的信息時代,我們處於在一個管理者太多,而領導者太少的時代,這是因為太多的領導者,把自己扮演成管理者,忘記了他是前進的領袖、群體行動的導師。

然而,領導與管理究竟有什麼不同?只有明確了兩者的本質區別,我們才能有意識地,積極地培訓領導,發現領導,推動企業的發展。

你是領導者,還是管理者?

人們都習慣把管理和領導當作同義語來用,似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領導過程就是管理過程,而實際上,管理者和領導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1.什麼是管理?什麼是領導?

管理就是以事為導向,負責某項工作使它順利進行, 是要正確的做事情 ,管理是對事情加以控制。

領導就是以人為導向,率領並引導大家朝著一定方向前進,是要做正確的事情.領導是對人的行為施加影響。

2.管理與領導的核心驅動力差異?

管理的核心驅動力是“怕”;領導的驅動力是“尊重和信任”。

用“怕”來驅動管理團隊——這個行為叫管理,產生的後果是:工作只是交差,應付,沒有創造性,也沒有責任感,最終結果是團隊不和諧。

用尊重來和信任來驅動團隊,就叫領導,產生的後果是:員工對老闆有著充分的尊敬和信任,最終結果是盡心盡力。所以,二者的性質有顯著的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3.領導者與管理者角色有何不同?

領導者是通過營造氛圍來提升績效的人。領導團隊時,團隊的氛圍非常重要。氛圍好了,團隊的凝聚力強,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團隊氛圍不佳,工作產出也不會好。

案例: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一個善於營造氛圍的領導者。他著力打造“亮劍精神”,同時領頭維護這個精神,使得自己的部隊上下齊心。和李雲龍相比,劇中的政委趙剛主要承擔的就不是營造氛圍的職能,他負責日常事務的管理,保證不出界,但無法營造氛圍、提升戰鬥力。

管理者是通過管理別人來完成工作的人。

只有明確了這個定義,才能避免“事必親躬”的錯誤做法。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的管理者,不是優秀的管理者。凡事親力親為,員工的創造力和活力會被壓制,管理者的精力也不足以承擔,最後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4.如何運用領導力塑造團隊?

從四個維度進行塑造。

第一:共同目標。要給團隊設置一個目標,使得大家集體向目標前進,形成凝聚力;

第二:及時反饋。要對管理及員工的行為作出靈活、準確的有效反饋,讓管理與員工有參與感,進而產生價值感。反饋可以分為正面反饋和負面反饋。員工做對了事,我們給他反饋,這是正面反饋;員工出現了失誤,我們給予批評和指正,這是負面反饋。

案例:反饋的重要性。

無論是正面反饋還是負面反饋,都還存在著層級的區分。大體說來,反饋可以分為三級:零級反饋、一級反饋和二級反饋。

零級反饋:指的是沒有能夠及時反饋,給出的反饋為零。領導者看到員工的表現,把自己的評價和想法放在心裡,沒有及時告知員工,這是零級反饋。零級反饋往往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一級反饋:比零級反饋略好,給出了反饋。領導者在看到員工的表現後,給出評價,如“小張,幹得不錯!”“這個想法好!”但是一級反饋還是不夠的。

二級反饋:是在一級反饋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不光要求領導者說出對員工的評價,而且要給出理由。小張幹得不錯,到底是哪裡不錯?這個想法好,到底好在哪裡?這些都需要向員工說明清楚。這樣才能讓員工獲得最大的動力,讓他(她)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學會反饋,員工更有幹勁,團隊也會更加和諧。

第三:清晰明確的規則。要為工作設置明確的規則,讓所有人有規可循、有章可守,打造公平環境;

第四:自願參與。要尊重管理與員工的意願,培養員工參與工作的自覺意識,推動工作進程。

小結:有了這四個維度,工作對於員工而言就不再是壓力,而是能夠樂在其中、創造價值,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管理與員工工作態度從“要我幹”轉變為“我要幹”轉變。

當然要提升領導力,領導需要觀念、需要技巧,也有著專門的技術。掌握了領導力技巧,引領團隊才能事半功倍。


聯繫我們

晉江市博思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省晉江市新華街僑聯大廈3F

聯繫電話:0595-820059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