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號釋放了一顆立方星,爲何是正方形?完全是實際需要

天舟一號釋放了一顆立方星,為何是正方形?完全是實際需要

天舟1號在運行階段釋放了一顆10cm的立方體衛星。這顆立方體的星雖然小,但功能上和那些五大三粗的大衛星相比卻不弱,雖然只是一個10釐米的四方塊,但內部從機載計算機到通訊接收處理,再到探測成像,一樣也不缺。其內部每樣部件都十分迷你,手指大小的電池,郵票大小的主板,硬幣大的通訊天線,其內部線纜僅1mm粗。和以前那些人高馬大的衛星相比,小巧的立方星優勢明顯。

天舟一號釋放了一顆立方星,為何是正方形?完全是實際需要

小其實是最大的優勢。原有衛星之所以小不下來,就是因為其有一套統一的設計製造標準,衛星不管功能如何不同,在零件基礎上是通用的,這其實可以理解,因為如果不這樣,每顆新設計衛星的零件都需要重新研製。這樣憑添了成本壓力。自然重量上是難以降低到迷你的水平!但這個國際通行標準降低了製造難度。立方體衛星採用了全新的小型化標準,不僅重量輕了成本也大幅降低。發射費用極低,衛星加上發射費用也僅百萬元人民幣而已,大衛星想做到同樣功能得花數十億元元。

天舟一號釋放了一顆立方星,為何是正方形?完全是實際需要

最後關於立方體衛星為什麼是正方形的,是是為了減小體積,圓形的利用率不如正方形,內部空間沒正方形的大。而且迷你衛星以後要做到多星同發的,正方形更易於佈置。選擇正方形還有一點,衛星表面的太陽能板可以直接覆蓋在表面,解決了供電問題,也無需大衛星那種複雜的太陽能板展開機構。這種機構如果放在迷你星上面即佔地方又不可靠。萬一打不開板就會令衛星報廢。太空裡是無法人工維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