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民間傳統喪葬祭祀習俗(之一)

壯族傳統喪葬習俗到底是不是全都是“封建迷信”

文山壯族民間傳統喪葬祭祀習俗(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對千百年來流傳在民族民間的傳統喪葬習俗,一概視為“封建迷信”。其實,就其本質而言,擯棄封建迷信的糟粕,研究其巫術文化的精華,汲取其合理內核,並將其作為優秀的民間文化發揚光大,正是我們新一代文化人的歷史使命。

中國民族民間傳統的地理祭司,就象是西方基督教的牧師。“風水先生”們的咒語經文,就象教堂的宗教儀式一樣,只是死者必經的葬禮,並無恐懼與神秘之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清明日,正是祭奠亡人時。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至今已流傳了兩千多年。

清明節,又稱“思親節”。這天,我國廣大地區有踏青掃墓、追念先人的習俗。人們為了紀念已故的親人,清明節前後要修墓整道、立碑圍墳、插墳標、祭奠獻飯或植樹插花,以表哀思。

清明掃墓,由來已久。初見於《禮記》:“王者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王祀,士庶人祭其先。”所謂祭其先者,即是老百姓祭祀自己的祖先。

早在春秋時代,民間就有“吉日良辰,郊祀野祭”之風。清明節前一日有“寒食節”。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提到“寒食野祭而焚紙錢……”但真正形成一種儀式,始見《唐書》有載:“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寢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編入五禮,永為定式。”

文山壯族民間傳統喪葬祭祀習俗(之一)

《宋史》裡有:“清明往錢塘掃墓”之句。由此證明,掃墓的習俗盛行於唐宋時期。

古縣誌雲:“壯人有病不吃藥,專事鬼神。”歷來巫術瀰漫迷信神仙的壯族人,篤信清明節前後三天,不看日子,不看時辰,“懵懂大吉利”,可動土立碑,安葬亡靈。宜祭祀、宜修墓、宜上墳。於是,我作為一名記者,在清明節期間,耳聞目睹了一次壯族喪葬習俗的全過程,並對主持這次葬禮儀式的地理祭司進行“秘密採訪”,首次向世人公開祭祀程式的真相,並揭開籠罩在壯族民間傳統喪葬習俗上的神秘面紗……

在壯族民間,巫風甚濃。相傳墳地有吉有兇,葬後關係全家子孫後代的興衰成敗,陳陳相因,相沿成習。擇吉日出喪和請地理先生看墳,就是本文記述的主要內容和關鍵所在。

為了找到好墳地,過去有錢人家按地理先生指示到百十里外購買,一般人家在附近尋找。墳地好壞,均由地理先生所言。如說“真龍穴地”,是山環水抱。龍、向、水三者相生相剋,發福發貴,“十個人累,不如一個人睡”等。談得天花亂墜,如數家珍。雖人們半信半疑,但仍跟著要找塊好墳地。因此,老人死亡,不管家裡資財有無,都請地理先生找塊好墳地,望子孫後代能過好日子。“年年七月半,前人做給後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