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泉州對「晉江經驗」的成功踐行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臺海網7月14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今年是習近平同志提出“晉江經驗”16週年。從1985年到2002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來源。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晉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提煉概括為“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係”的“晉江經驗”。習近平同志指出,“晉江經驗”是晉江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大膽探索和成功實踐。

16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包括晉江在內的福建泉州各縣(市、區)紮實踐行“晉江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堅持經濟建設中心工作不動搖,堅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不動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使泉州市經濟總量持續居福建各地市首位,成為福建全省經濟的領頭雁,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成就。

泉州堅持以實體經濟為主導,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提高供給質量,成功走出一條泉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人民生活率先跨越小康。泉州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實施“品牌興市”“資本強市”戰略,鼓勵和引導企業堅守實體經濟,走品牌化發展之路,鼓勵龍頭企業改制上市、做大做強,帶動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目前泉州市已經形成特色產業集群20多個,建材家居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湧現出恆安、安踏等一大批具有品牌、營銷、技術和資本複合優勢的行業龍頭企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延伸和跨界融合。紡織服裝和紙製品等傳統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IT產業、集成電路、石墨烯等高端產業和新型產業已初具規模。2016年,泉州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778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約45%。

泉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率先嚐試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走共同富裕、全面發展之路。近年來,泉州市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探索“城市現代化”“產城融合”“大城關”“特色新市鎮”“美麗鄉村”等5種新型城鎮化模式,通過編制環泉州灣城鄉一體化規劃,加快推動工業化與城市化互促共進、協調發展,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晉江市將城鄉交通網絡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和設施建設、城鄉產業佈局等全部納入城鄉統一建設規劃,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2012年,晉江市出臺《晉江市流動人口落戶管理實施意見(試行)》,全面放開流動人口落戶。晉江市還通過居住證制度實現了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在就學保障、住房保障和醫療保障等方面,做到了常住人口同城同待遇,基本實現了“保障全覆蓋,待遇均等化”,使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住、融得入”,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外來人口本地化道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泉州市積極推動社會文化全面發展,努力實施“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務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泉州堅持以“親”“清”關係為基礎,持之以恆正風肅紀,促進政商良性互動。多年來,泉州市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引導和助推民營企業發展。“親”字當頭,主動了解企業需求,搭建起黨委和政府與商會、企業溝通協商的重要平臺;主動宣傳各項惠企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主動推進金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主動助推人才提質,幫助企業解決人才問題;主動服務科技創新,激發企業創新轉型活力;主動加強聯繫協作,完善商事調解機制。“清”字把關,廉政工作不放鬆。做到建“清”制,以制度建設為新型政商關係保駕護航;吹“清”風,加強學習,牢固樹立正確價值觀;立“清”志,簽訂幹部黨風廉政責任狀。

泉州以非公企業黨建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2011年,泉州市總結出非公企業黨建的“三五”工作機制,提出抓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前提是明確“五個引領”目標任務。2012年以來,晉江以“園區黨建”為重點、以“同業黨建”為牽引,推動非公黨建成為企業創新轉型的紅色動能。泉州市委充分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泉州的持續發展鍛造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晉江經驗”在泉州的成功踐行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解決當代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科學理論指引,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行動指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樊建新、彭五堂執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