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兒童階段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希望孩子們能養成這5個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1.守時:讓孩子成為“靠譜”的人

守時的人自律,有責任心,會讓人感覺值得信賴,在以後的發展中更容易獲得成功的機會。

對孩子來說,守時代表著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有計劃有安排地去學習和生活。

而且,守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和修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所以請在孩子還小時,就慢慢培養他們的時間觀。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2.整理:培養秩序感和專注力

哈佛商學院調查發現,課桌乾淨、整齊的孩子往往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做事專注有耐力。

經常丟三落四、拖拉懶散的孩子,大多數都沒有整理的好習慣。

不要小瞧讓孩子學會整理的習慣,因為整理不但能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律能力,還在潛意識中整理內心的情緒垃圾。

孩子會整理物品,才能梳理知識;規劃好空間,才能規劃好人生。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3.閱讀:終身受益的財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據調查,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愛好閱讀。

愛讀書的孩子思想更豐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見和固執中;愛讀書的孩子人格獨立,見解獨到,不容易盲從。

閱讀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孩子洞察內心、感知生活的儀式感。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4.運動:激發孩子的“體能自尊”

孩子在證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後,就會建立起了在群體中的自尊和自信,這就是運動的魅力。

而且,運動會刺激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提升智力發展。同時,孩子的思維能力、自控力、耐力、競爭力、合作力也隨之提高。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請讓孩子從小堅持一種單項運動或團體運動。

放學回家後,儘量可以先讓孩子做做跳繩,羽毛球等簡單的運動,不僅能釋放學習的壓力,還有助於長高,預防近視。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5.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和責任心

很多父母不想讓孩子做家務,怕燙著、碰著、累著,也怕做不好,給自己添麻煩。總會對孩子說:“你只管學習好,其他的不用你管”。

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教不好孩子,還特別讓孩子喪失責任心。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嬌貴、弱不禁風,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吧,這樣他們才能體察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什麼是付出和回報。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