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化學原子的構成分類匯總

化學原子團概念知識點

原子團概念

原子團: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的原子構成,在化學反應中通常以整體參加反應的原子集團。

常見的原子團: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碳酸氫根(HCO3-)硫酸氫根(HSO4-)磷酸氫根(HPO42-)磷酸二氫根(H2PO4-)

注意:原子團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因此含原子團的物質必定有

三種或三種以上元素,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含原子團。原子團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於原子核內質於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麼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於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分子與原子的異同點

分子原子區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後並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於永恆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