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儘是別離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據傳,此詩為原為唐代時,流傳於官窯瓷器作坊間的詩歌,作者並不詳。

雖然始作於官窯之內,然後人將詩中大意,解為一言道盡兩人相愛卻難以相守的箇中無奈辛酸,因時間,空間,難以善終的一段情愛悱惻纏綿。

雖有強詞之嫌,但這麼來理解,不失為一樁美事。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卜算子》,無論任何時候來讀,都有一種民歌之韻味蘊含其中。從其行文風格上,大白如話,又採用重疊迴環,作者構詞心思非一般巧妙。而與那些高亢激昂抑揚頓挫詩體不同,全詩語極極為平常,像是山間清風,娓娓道來,感情卻愈發深沉摯真。

以江水而起,以江水而高,以江水而落,相思意濃,綿延悠長。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且不論詩中所述背景,且不論詩中表述實為戰亂時期,戰士內心對家國、戰友思念之情,以及對於久戍而難歸的怨恨,儘管是被後人誤讀,但長久以來,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被後世引用來形容夫妻情深,其實並不算是“錯”,人皆有愛美之心,對於現實中的愛情,寄託於相安常伴一生,成為一種難得。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從整體風格來說,算是漢樂府民歌之中較為典型的一首言“情”歌。

詩中主人為了心中執念,心中所愛,不惜以蒼天為誓,乾脆、直率地表達想要與意中人長相廝守的願望,並堂而皇之擺出三種並不可能出現的自然景象,來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河覆滅、四季顛倒、天地一體。看似荒謬,看似離奇,恰正是情到深處,無以自拔的真實刻畫。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詞人借牛郎織女故事,映襯人間悲歡離合。據傳,此詞為秦觀為官之前所作,其對象是鄰村一位姑娘。興許是命運捉弄,造化弄人,秦觀與這位姑娘,未能如願。後來,像大多數影視劇中的情節那樣,男女主角有了重逢的機會,於是某年七夕時,有位詞人叫秦觀,寫下鵲橋仙,略表思念。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摸魚兒·雁丘詞·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開頭一句:這是首詠物詞。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那一年,元好問前去幷州赴試,道路邊遇一為捕雁者。

捕雁者告訴元好問他所遇到的一件奇事:他設網捕雁,捕到一隻,有一隻脫網而逃。誰知脫網的那隻雁並不飛走,而是在上空哀鳴盤旋一陣,然後投地而死。

元好問看著捕雁者手中的兩隻雁,心緒難平。於是便花錢買下這兩隻雁,將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為記號,號曰“雁丘”,並作《雁丘詞》。

但被後世所稱道,恰恰正是起頭那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禽類如雁尚且如此,何況於人?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是蘇軾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

熙寧八年,正月二十,蘇軾初到密州任知州。而當時的王弗,為鄉貢進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

王弗聰慧賢敏,知書達禮,在蘇軾面前,從來以其為尊。

儘管王弗從小飽讀詩書,可嫁給蘇軾後,她並沒有告訴蘇軾自己讀過書。只是每當蘇軾看書有疑惑時,王弗才會在一旁,給予些觀點,每每都使蘇軾茅塞大開。當蘇軾問王弗其他知識時,這才發現王弗並非只是閨閣中女。

王弗不只是蘇軾婚姻中舉案齊眉的妻子,更是他的諍友。蘇軾心高氣傲,才情卓絕,高中為官後,不免有達官顯貴前來拜訪,而這時,王弗往往都會站在屏風後,對來人察言觀色,以來人言談舉止來判定這個人是否值得夫君深交,並以此給予蘇軾一些建議。可以說,王弗對於蘇軾來說,真正的是賢內助。

無奈弄天意使然,造化人。公元1065年,王弗嫁給蘇軾11年後,年僅27歲的王弗,就因患病不治而早逝,給蘇軾留下了6歲的幼子蘇邁。

當時蘇軾悲痛欲絕心如刀絞,每次想到都忍不住落淚。十年後蘇軾官場中不得意,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鬱不得志,忽有一夜,夢見亡妻,悽楚哀惋之情,油然而生,這才寫下了流芳百世的《江城子》。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關於詩的緣由,說法多種,其中一種,說為元稹悼念亡妻韋叢而作。對於元稹,後人褒貶不一,可參照文末提示閱讀相關。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首愛情詩,道不盡是別離

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附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