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江湖傳言,姜文不屑於講故事,姜文不屑影評人,姜文的浪漫是直男式的浪漫,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邪不壓正》仍然很姜文。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這次姜文對觀眾仍然不太友好。影片上映當天,豆瓣評分從最開始的8.2一路跳水,勉強穩定在7.4上,與在一個星期之前上映,評分一度衝破9分的《我不是藥神》相比,可謂天差地別。

這對姜文來說,或許仍然,不太重要。

一如既往的姜文式浪漫

姜文追求的是浪漫。所以影片整體上,是個充溢著民國和復仇精神的故事。李天然十三歲時,師父一家被師兄滅門,他自己僥倖逃脫,十五年後重回北平,找大師兄朱潛龍和日本人根本一郎復仇。

當他重回北平時,朱潛龍儼然成為警察局長,弒師仇人搖身一變,為師父立碑塑像。因為拒絕種鴉片而死的師父,如今腳下開滿了罌粟花,而僥倖逃生的李天然,反倒成了罪人,被朱潛龍醜化成了師父腳下的一條狗。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原著《俠隱》不如《邪不壓正》敞亮和爽快,帶著點身負血海深仇的沉悶感。而在姜文的改編下,即將到來的七七事變似乎成了無所謂的背景,少了“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壓抑,多的是北京城硃紅色的宮牆,湛藍的天空,和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雪景。

影片裡的年輕人李天然,在彭于晏的飾演下,顯得格外跳脫。在美國經歷了十五年的訓練,讓他看起來底氣十足,動不動就把“我是個戰士”掛在嘴上,跟自己的師兄貿貿然地就打了個撞面,甚至當即就換上了白衣白褲試圖跟蹤暗殺。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但往往吹噓的最響的少年,未必有真正敢於復仇的膽量。號稱自己準備了十五年去復仇的師弟,仍然會害怕得渾身僵硬。這一點,好像又不那麼浪漫了。

同時,北平的局勢正是紛繁複雜。李天然化身小亨德勒歸來,和自己的美國養父住進了神秘人藍青峰的家裡。剛回來,就撞上了與藍青峰相談甚歡的師兄朱潛龍。同時,他也遇見了朱潛龍的小妾唐鳳儀,以及大隱隱於市的女裁縫,關大姐巧紅。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從李天然的角度來看,這仍然是個少年成長故事,他有對他關愛甚多的美國養父,有個亦正亦邪的隱性上司,甚至中途還跟巧紅談了一段戀愛,有親情,有愛情,還有命運為他指定好了的道路,他本來也沒打算大殺特殺日本人,他的目標只是幹掉自己的仇人。

然而世事總不如人意。在他的計劃下,美國養父因為他捅出來的問題,身陷險境,最終殞命。原著的俠隱,想必也是落腳於此:傳統的俠義精神,為師父復仇,對於亂世中的李天然來說,行不通。

然而,從藍青峰的角度來看,他的命運也不盡如人意。

對姜文熟悉的觀眾,很難不把藍青峰這個角色,和《讓子彈飛》裡的張麻子結合起來。藍青峰一出場就說了“有十二套宅子”,隨著劇情的發展,不難發現,他才是真正背後那個運籌帷幄的人,全北平的車伕都為他盯梢,手裡把控著讓日本人忌憚的人物,影片中無論是誰,都與藍青峰如同莫逆之交。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在姜文的片子裡,姜文飾演的角色,看起來才是那個掌控大局的人。然而,就是這麼個厲害角色,也在日本人拿著只有朱潛龍一個人的“絕密名單”戲弄他,公開槍斃他的眼線時,目瞪口呆,只能苦笑。

影片裡行至末路的,不止李天然和藍青峰兩個人。朱潛龍知道日本人一旦進城,他的名譽地位都會告吹;朱潛龍的小妾唐鳳儀,身為交際花,卻擔心著朱潛龍死了要她殉葬,連看似堅強獨立試圖復仇的巧紅,也有著和李天然一樣的心病。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所謂俠之末路,不過如此,姜文的北洋三部曲,所有的酣暢淋漓,到最後竟然是人人皆是窮途末路,不可謂不夠黑色幽默。當然,李天然的成長道路,是否能真正自己“找個兒子”,也尚未可知。

從不在意的姜文,還能不在意多久?

姜文的電影裡,從來不缺金句。“影評人評電影就像太監談做愛”的名言終於成了電影中的畫面,姜文導演想必是開心的。

但成也金句,敗也金句。姜文對電影金句臺詞的迷戀,熱衷於展示彭于晏和許晴的肉體,甚至有不少酣暢淋漓的打戲,節奏令人眼花繚亂,都是《邪不壓正》的錦上添花,唯獨不肯屈就於給觀眾好好講故事這件事,仍然讓他和觀眾拉開了一大步的距離。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影片雖然以李天然為主角,但真正的視角其實是分散的。藍青峰、朱潛龍、巧紅,都各自擁有影片的高光時刻,甚至是李天然的養父亨德勒醫生,都有著自己的個人史,同時也牽涉出了七七事變之前整個北平一系列紛亂人物。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面,全憑金句頻出笑點不斷的對話,和快節奏的動作戲來表現,未免有眼花繚亂之嫌。而姜文本人更是在電影裡過足了玩耍的癮,在緊張時偏偏要插一段幽默,而在放鬆的時刻又填上了緊促的背景音樂。不少觀眾,在彭于晏出場的那一剎那,就被閃瞎人眼的肉體拐走了注意力,影片半途,又為最簡單的幽默梗而笑得前仰後合,而與角色真正的共鳴,對整個故事的細節和體悟,想必都被眼花繚亂的套路所掩蓋了,這也成了“影院裡歡聲不斷,影評成了沒看懂”的真正緣由。

但如果說姜文真的不知道觀眾對他的期望在哪裡,那也不會是拍出《讓子彈飛》的姜文。姜文曾經自己概括這部影片是,李小龍進了卡薩布蘭卡。男女情熱,打鬥槍支,甚至老北京城的懷舊風味,都是姜文粉絲能滔滔不絕將其捧上神壇的看點。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姜文本人雖然不肯親身上陣,但影片中彭于晏的裸露程度,遠遠超過了《湄公河行動》。從腹肌到全裸,竭盡所能地拉攏著女性受眾。而許晴和周韻所扮演的兩位女性角色,更是有效地拉攏了男性觀眾的眼球。影片中最後李天然和朱潛龍的一戰,在打鬥上也頗有看點。

卡薩布蘭卡的伊爾莎,是亂世佳人的設置,比起卡薩布蘭卡的兩位紳士一佳人的設置,姜文在自己的劇本里顯得更“平均”。兩位女性角色一分為二,一個冷硬如刀,一個柔媚如絲。許晴飾演的唐鳳儀,在影片裡承擔了所有的豔色劇情,嘴上掛著“劍橋”,心裡卻還是想著依附男人,最後即便能買的起小島,也仍然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而周韻飾演的女裁縫巧紅,以裹小腳為人生之始,卻在最後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四年之後,姜文帶著他的《邪不壓正》再度歸來

美則美矣,豔亦無匹,然而美豔不可兼得。如果說李天然和藍青峰同為男性角色,具備了兩個不同年齡英雄“窮途末路”的共鳴,更有中年和少年的理想交疊,而這兩位角色,則是在不同角度,共同扮演了花瓶這一角色。民國女俠和劍橋海歸的女性,在姜文的片子裡,終歸是難以融為一體,合二為一,如果說《邪不壓正》仍然是酣暢淋漓的姜文式風格,那麼女性角色終歸成了這部影片難以圓滿的一處痛腳。

《邪不壓正》再次成為了一部兩級分化的影片,從各大影評和社交網站發出第一波口碑反饋開始,影片的評論分數就陷入了一片混戰。

這似乎即將成為姜文導演每一部作品的宿命。姜文是否真的在意觀眾看懂他的影片,想必也只有姜文本人才知道。但是,在快節奏、娛樂化的電影市場上,姜文的不在意,究竟還能維持多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