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士莊,山人砍柴腳磨皮,觀音贈棉化作銀,教人勿生貪心

文化之力量 使命之擔當

常山文藝 山高水長

文/吳賢林

在常山縣青石鎮馬車村東面,有個叫道士莊的小自然村,早年住著三戶人家,始居為詹姓,後居戶為汪姓,於清末遷此。相傳,因古時村旁有一寺觀,居住著許多道士,故名。

傳說道士莊早年常有神仙光顧,且專為救濟窮苦且心地善良之人。有一次一外地人到木塘山上砍了一擔柴禾挑到道士莊時,因草鞋的後跟破了,腳跟被磨了一層皮,他看到道士莊旁邊有位老太婆在曬棉花,就歇下柴禾,禮貌地對老人說草鞋破了,能否要朵棉花墊一下。老太婆看他衣衫襤褸,料想必是窮苦人家,於是隨手遞給他一朵棉花,這人將棉花墊在腳後跟底下,向老太謝過後挑著柴擔離去。

常山道士莊,山人砍柴腳磨皮,觀音贈棉化作銀,教人勿生貪心

誰知他走了半里路光景,覺得腳後跟這朵棉花怎麼又硬又重了,低頭一看,頓時感到無比驚喜,哪是棉花,分明是一綻銀子,難怪覺得又硬又重。

如果他不要貪心,帶著這綻銀子回家,也足以抵他砍幾個月的柴禾了。可是他覺得既然棉花可以變銀子,何不多要幾朵,於是,他歇下柴擔,返回去對老人說:“請多給我幾朵棉花,墊在腳下很舒服的。”老太正色道:“夠了,你那朵棉花已夠你醫腳的了。”

這個砍柴人悻悻地回到家裡,當天夜裡,腳後跟無緣無故地爛了起來,後來正好那綻銀子用完,腳才醫好。

常山道士莊,山人砍柴腳磨皮,觀音贈棉化作銀,教人勿生貪心

道士莊以前有很多道士,每天學習誦讀經典,做早晚功課,學習道教養生功法和道教音樂等。本來出家人若做到四大皆空,也不會飛來橫禍,可這些道士們卻偏偏是愛管閒事,結果枉送了性命。

話說太平天國(清咸豐年間)時期,道士莊旁邊駐紮了一支洪秀全的部隊,他們常常開會商議軍情。可這些道士裡面卻藏有清廷奸細,凡軍人開會商議大事,曾有道士在窗戶下偷聽。後被太平軍發現,怒將偷聽的幾位道士殺害,將其他道士遣散。就這樣,昔日輝煌的道觀一時間淪為蕭條之地。

常山道士莊,山人砍柴腳磨皮,觀音贈棉化作銀,教人勿生貪心

據說為首的道長已預測他們不會有好歸宿,提前將金銀財寶偷藏於道觀前面的一塊地裡,後來,該地改為糧田。那年春耕時,一姓汪的農民在犁田時,犁著犁著犁到中間一個地方,覺得犁頭撞到石板之類的東西。他停下犁,將犁頭上的泥土扒開,發現有一塊很大的青古板,他使勁將青古板抬起一看,下面一大缸白花花的銀子和閃光的金子。此時正好有三人路過,他不想讓他人與他分享橫財,悄悄地將青石板蓋好,並將上面泥土扒平,再將趕牛的鞭子插上作記號,然後跑回家打算拿只大麻袋來裝金銀。就在他到家裡的途中,突然烏雲密佈,瞬間下起了瓢潑大雨,待他從家裡拿了麻袋趕到田裡時,只見滿田有數百條趕牛鞭插得密密麻麻,他也不知那青石板在哪個位置了。

常山道士莊,山人砍柴腳磨皮,觀音贈棉化作銀,教人勿生貪心

其實這是教人別太貪心,如果前面他將青古板掀起,讓其他三人也分些金銀,他可能多少能得到一些。正因為他想獨吞財寶,結果一無所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