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常山東案的「饅頭搭搭糉」你吃過沒?

在東案鄉高峰村黃坑,有處石景光聽名字就很有趣,常山方言叫“饅頭搭搭粽”,據傳這石頭大有來頭,是天上掉下來的靈石呢!

端午節到了,常山東案的“饅頭搭搭粽”你吃過沒?

當年,東案鄭家那根鎮妖石筍被敲斷之後,導致山崩地裂,妖魔橫行,人間猶如陷入煉獄,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天上的玉皇大帝見狀,於心不忍,於是趕緊調兵遣將,以求儘快了結此事。一方面,委託觀音菩薩前往收伏妖魔;另一方面,派遣巨靈神挑了一擔風水靈石,趕往東案修補山谷裂縫,聚納地方的天地靈氣。

話說巨靈神挑著一擔靈石,嘿哧嘿哧地來到人間,他立在雲端,正猶豫著要把靈石安放在哪個地方,這時感覺肩膀壓得有些生疼,便自然而然地想把扁擔換到另外一個肩膀。不料,只聽“啪嗒”一聲,扁擔竟然斷了。一頭的大靈石滾落在上源山塢,另一頭的靈石則墜進高峰黃坑中。為了平衡兩地風水,巨靈神見高峰峽谷這塊靈石稍微小些,便又挑了兩塊小靈石,一起疊放在高峰靈石上。

端午節到了,常山東案的“饅頭搭搭粽”你吃過沒?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天上忙天上的,地上忙地上的。在人間浩劫中,老百姓的日子還得繼續。當時,東案上源有個後生叫王一非,雖然祖上是積有功名,但那是六代太公以前的事情了,到了他們這一輩,生活上已經與平民百姓無異。一年到頭,王一非忙碌不停的事情就是砍柴、曬柴、賣柴,循環往復,艱難謀生。

一天,王一非跟隨大夥到高峰黃坑砍柴。與往日不同是,這回他的腰間還塞了一本書。大夥有些詫異,有人取笑他:怎麼,還想樵夫變書生呀?王一非回應道,夢想還是要有的,怎麼說俺家太公也是讀書做官的。天天喝鹹菜稀飯早就生厭了,咱也不求大魚大肉,一個饅頭搭個棕總不算過分吧。

大夥聽了,感覺多少也有些道理,便不再反駁。正在這時,一個晴空霹靂,天空中掉下一塊大石頭,恰好砸落在他們身邊的山谷裡。過了一會兒,又有兩塊小些的石頭,輕落在先前的大石頭上,彷彿有一隻無形的巨手輕輕放在上面一樣。眾人目瞪口呆,腿腳發軟,幾乎站都站不穩了。只有王一非神色自若,走上前去,仔細觀察了一番,笑著對大夥說,看我說得不錯吧,老天爺給咱們送饅頭和粽子來了,還有一張八仙桌呢。

端午節到了,常山東案的“饅頭搭搭粽”你吃過沒?

大夥這才晃過神來,圍上去細細打量起來。這最早掉下來的那塊巨石,比較方正平坦,猶如一張桌子,後來掉下來的兩塊小石頭,一個長條形,有稜有角,一個半球形,圓中帶扁,活脫脫就是一個饅頭一個粽嘛。大夥紛紛稱奇,都說王一非長了一張金口,金口一開,好運就來。

從此,王一非一邊砍柴謀生,一邊讀書用功,務實而勤勉。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一非一步一個腳印,順風順水地考中了秀才、舉人、進士,成為芙蓉章舍王氏遷至東案後考中進士的第一人,光耀了王氏的門楣。

王一非憑著自己的悟性和努力,終於享受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饅頭粽子”。“饅頭搭搭粽”成為當地的一句俗話,這既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與西方那句經典的“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更表達了一種生活理念——要現實也要有夢想,成功滋生於努力的土壤,成功與努力是天生相搭的,只要有夢想,終會得圓滿。

端午節到了,常山東案的“饅頭搭搭粽”你吃過沒?

後來,又有人說,這三塊靈石,既像“饅頭搭粽”,又像“元寶官帽”,那粽子石兩頭翹,真像一個大元寶,桌子石則是一頂大官帽,饅頭石猶如帽上的水晶鑲飾,摸上一摸,升官發財人人笑。周邊各地的人們時不時地前來瞻仰撫摸,期望能夠沾上一點好運。

這真是:

天上掉靈石,饅頭搭搭粽。

虛實搭配好,萬事好成功。

攝影:王建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