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或損失千萬,爲何不先加強防護?

「快评」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或损失千万,为何不先加强防护?

文 | 一葦

來源 | 檢察日報

科研玉米被偷

「快评」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或损失千万,为何不先加强防护?

新聞:近日,湖南農業大學在瀏陽實習基地種的玉米、棉花等科研成果被當地村民偷盜。該校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此次被偷盜最嚴重的是學校獲得審批的一個玉米新品種,一旦被擴散出去,損失或達上千萬。

點評:以2003年的“天價葡萄”被偷案為開端,這些年來,科研院所、高校培育的科研新品種被偷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被偷的品種雖五花八門,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外表平常,但科研價值巨大,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

圍繞偷盜這些科研新品種該如何處罰的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卑之無甚高論,只想問一句:投入那麼多、價值那麼高的科研新品種,咱就不能事先加強下安全防護,為啥非等它被偷了,才回過神來哭訴損失有多大?

管不住嘴出事

「快评」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或损失千万,为何不先加强防护?

新聞: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農業綜合開發辦、移民辦、扶貧辦原主任楊寧違規宴請、超標準接待共計花費23萬多元,而且全是“打白條”。“我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巴,違規宴請大吃大喝,最終把自己吃‘垮’了……”談起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楊寧痛哭流涕。

點評:平均每月吃掉1萬多——這位楊主任確實夠能“造”的。

但我感興趣的,還不是這個。一,“打白條”雖說不給現錢,但欠的賬終歸要還,那麼還賬的錢從何而來?報道結尾給出了答案:為解決餐廳掛賬問題,楊寧套取國家農田建設項目資金38萬餘元,將其中的12萬餘元用於結算餐費。敢這麼造,原來是算準了來錢的門道!還有多少人是這麼想、這麼幹的?二,都哪些人接受了楊寧的違規宴請和超標準接待?這個問題,報道沒提,但沒提不代表沒問題。因為按照中央規定,接受違規宴請和超標準接待,同樣是違紀行為,同樣應該受到追究——事實上追究了沒有呢?

群眾冷熱不問

「快评」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或损失千万,为何不先加强防护?

新聞:7月10日有媒體報道,南昌市民李小姐日前向記者反映,該市交管局高新大隊辦事大廳裡熱得像蒸籠,來辦事得出一身大汗。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群眾反映情況屬實。該辦事大廳的空調和風扇設在工作人員區域,群眾辦事等候區域因為被櫃檯玻璃隔開,所以難以享受清涼。一名工作人員回應記者提出的辦事大廳沒有空調的問題時說:“那是上面的事,我們會反映給上面。”

點評:什麼是不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這就是。

既然“是上面的事”,那就請“上面”出手吧。

「快评」高校科研玉米被偷或损失千万,为何不先加强防护?

你可能喜歡的文章↓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