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條戰線上的騰訊

另一條戰線上的騰訊

騰訊最近挺火的。我指的是最新一季財報出來之後,媒體上討論很多。

馬化騰說很多人看不懂騰訊為什麼把那麼多錢砸向新零售。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參照騰訊一直以來做的另一件事情:內容生態。當年騰訊花50億人民幣收購盛大文學,也有很多人看不懂,但看看今天閱文集團的市值,騰訊已經賺了十幾倍,而這才剛剛開始。

換句話說,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佈局,現在還處於種子培育期,就像多年前做內容生態一樣,需要一步步來。

最近與一位明星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聊天,他說現在的中國很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整個社會的基調就是娛樂化。“所以這兩年跟文娛相關的內容創業就很火,內容消費都快成互聯網第一生產力了。”

當互聯網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任何創業都離不開流量,而內容創業則是目前生產流量、吸附流量、捅破天花板的最好方向了。

一直以來,外界貼給騰訊的標籤主要是兩個:社交和遊戲。再抽象一點,就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但騰訊其實也是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創作平臺、最大的動漫平臺、最大的音樂平臺、最大的自媒體平臺……當然也是最大的遊戲平臺。所有這一切,構成了騰訊的內容生態。騰訊做AI、賦能新零售,更多體現的是“科技公司”的色彩,而內容其實關乎“文化”二字。

去年10月,馬化騰在美國康奈爾科技學院演講時,第一次公開明確了騰訊未來戰略的兩個關鍵詞——科技和文化。“無論AI和科技怎麼進步,文化都是無法代替的。哪怕未來技術會大量替代人類的工作和技能,人類大腦對於內容、文化的思考和創新是無法被替代的,因此騰訊必須同時關注這兩點。”

這裡面當然有情懷的一面,但不可否認,內容生態正在成為騰訊的根基之一。過去八年,騰訊的開放其實分為三個層次:流量開放、能力開放和生態開放。流量是最早也是最淺層次的開放,而生態開放是難的。因為生態開放不僅意味著做好自己就ok了,還需要幫助生態上的合作伙伴做好自己。

以內容生態為例,歷前兩年的狂飆突進後,當下很多內容創作者(團隊)遭遇流量獲取成本增高、盜版嚴重、變現模式單一、融資困難等問題。相關報告顯示,月均收入過萬的內容創作者及團隊僅佔12%;內容產業在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及內容變現等環節協同上仍存在諸多問題。

騰訊做內容生態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去年在成都舉行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原計劃容納8000人的會場,最後去了近三萬人。

說白了,就是流量開放+技術開放+資本開放。就拿剛剛上市的閱文集團來說,目前擁有640萬作者,這些作者一共創造了接近1000萬部網絡文學作品;每年閱文支付給這個平臺上作者的報酬總額接近10億。同時,在這個平臺上,有差不多100多位作者年度稿酬收入超過100萬,僅僅是這一個平臺。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創業生態是:創業者缺什麼,就給補什麼;創業者要什麼,就提供什麼。

今天,騰訊與北京電影學院(以下簡稱“北影”)宣佈達成戰略合作,成立“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該學堂將致力於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文創領軍人物,推動中國文創生態的升級。

其實此前的4月12日,馬化騰在 “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就提到,騰訊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並扮演好連接器、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的角色,而“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的成立正是騰訊在文創領域扮演好三個角色的重要舉措。

據悉,學堂將聚焦圖文內容、短視頻、網綜、網劇、動漫、影視、宣發平臺等泛娛樂領域的創業創新,匯聚頂級師資力量,從認知、資源、產業,三大層面助力文化創業者。

在認知層面,學堂將通過系統的課程體系和跨界導師體系,從全球視野、跨界勢能和產業鏈等維度加速文創領軍企業;

在跨界勢能方面,將從產品破局和科技創新出發,分享騰訊19年創業經驗與文創實踐;在產業鏈方面,將從IP創作、模式、品牌,組織與資本等維度,幫助創始人與企業打通創意與商業的任督二脈。

很多內容創業者不缺錢、不缺商業嗅覺,但缺少專業指導,而這方面騰訊同樣不具備;騰訊具備的是,依託自身的品牌、平臺,可以藉助外力來滿足創業者的需求。這次與北影的合作,正是生態搭建能力的體現。

以前有個詞叫“產學研”,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對學術、研究機構裡的成果進行市場化運作,實現服務社會的功能,即從內到外;另一個角度是市場上尚未成熟的產品,拿到科研機構重新論證、打磨,即從外到內。“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就是這種雙向的產學研對接。

創立於2015年的青騰大學就是騰訊創業生態的一部分,主要採取聯合辦學模式,與清華經管學院、長江商學院(以及即將合作的北京電影學院)等機構院校一起,已辦學4期,共誕生22家獨角獸、12家上市公司,超過73家公司估值過10億元,188家學員企業總估值超3500億。

“我們希望通過聯合北影這樣的頂級專業院校,開放騰訊的優勢資源,幫助文創從業者實現更好地成長,同時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北影-青騰未來文創學堂將為文創領域優秀創業者注入兼具文化和科技屬性的創新DNA,實現內容創作和商業價值的雙重提升。”騰訊副總裁林松濤說。

青騰大學在文創領域的學員包括包括米未傳媒創始人兼CEO馬東、貓眼微影副董事長林寧、一下科技聯合創始人雷濤、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映客創始人奉佑生、會火聯合創始人馬睿、自媒體作者咪蒙、任性文化CEO王一栩等。

之前是創業者給騰訊各個平臺貢獻內容,此乃共贏;現在是騰訊為創業者提供業務進階的機會,此乃共生。一個健康的生態,必須是既共贏又共生。

去年兩會時,針對互聯網下半場,馬化騰提出:未來內容的價值、IP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要。“流量和內容的比例將會從原來的八二,變成五五。同時,流量和內容,一個是入口,一個是制高點。“

而到了今年的兩會,馬化騰更是提出了“數字文化中國“的概念,據說還專門做了提案。都說騰訊在新零售上投資多、佈局深,其實內容生態一點也沒落下,因為這就是騰訊的根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