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沒有夢想的背後,是一個天大的陰謀

我的一個朋友小王,在去年11月的時候,買了一些騰訊的股票,今年3月的時候,騰訊股價衝到了476元,他歡呼雀躍,覺得自己到了人生巔峰。

騰訊沒有夢想的背後,是一個天大的陰謀

但是,沒想到,476元成了高地,自此以後,騰訊股價一路下跌,至今竟然跌去了20%以上,各種利好的刺激竟然都毫無作用。

昨天,《騰訊沒有夢想》刷屏,不管你信不信,我覺得,最近針對騰訊有一大波逆流,或許背後有一個天大的陰謀。

這波逆流所採用的招數,叫做“貼標籤”,即將騰訊貼上一個“投資公司”的標籤,而不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

騰訊沒有夢想的背後,是一個天大的陰謀

別小看這個招數,非常厲害,因為會極大地影響騰訊的估值。現在騰訊的市盈率為42,如果按照投資公司呢?自然無法維持如此高的市盈率。看看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的市盈率吧,只有10左右。

實際上,如果仔細研究騰訊的2017年財報,可以發現騰訊對外投資的公允價值約為5516億元,確實比較高,但是如果比起整體市值32093億元(按照2018年3月23日收盤來算)來說,只佔17%。無論如何,都不能說騰訊是一家投資公司。(參見文章《五十倍市盈率的騰訊到底貴不貴?》)

相反,我認為騰訊的投資是正確的策略。如此大體量的公司,肯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通過投資涉足,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網上有個對話很有意思,當年騰訊什麼都做的時候,你說人家是“狗日的騰訊”,當騰訊走開放路線,將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時,你又說人家“沒有夢想”,到底如何做你們才高興?

為什麼貼標籤如此重要?因為現在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過載讓人們沒有多少時間深入瞭解一個事物,而是傾向於給其貼上簡單粗暴的標籤。

騰訊沒有夢想的背後,是一個天大的陰謀

最近,小米上市的事件中,雷軍的公開信也是一個貼標籤的典型案例。為什麼小米90.8%左右的收入來自於手機和智能硬件的硬件業務,只有10%左右來自於互聯網服務,而雷軍卻要將小米貼標籤為“一家互聯網服務公司”?

答案同樣很簡單,因為硬件公司和互聯網服務公司的估值千差萬別。看看蘋果、三星和亞馬遜就知道了,蘋果公司的市盈率只有16,三星的市盈率只有10,而亞馬遜的市盈率則高達194。

現在,小米最怕的,是被貼上一個手機公司或者硬件公司的標籤,這意味著其估值可能只有100億美元,而非現在號稱的1000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小米要炒“ATM”的概念,而反感將自己和OV、榮耀們比較的原因所在。

貼標籤的本質是改變用戶的認知,這是定位的魔力,也是公關傳播的魅力。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公關傳播。

它擁有戰略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