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先鋒!歷史上A股三次暴跌後的反擊中 創業板漲幅遠超大盤

今日滬深兩市展開盤整,窄幅震盪,截至收盤,滬指微跌0.23%,創業板小幅收紅,站上30日均線。連日來創業板強勢表現引發市場關注,在滬指屢創階段新低時,創業板逐步企穩醞釀反彈,自6月22日低點以來,累計上漲6.36%,同期上證指數下跌1.55%。

事實上,年初以來受政策支持資本市場擁抱獨角獸鼓舞,各方資金紛紛湧入創業板,板塊中高成長個股備受追捧,隨後在複雜宏觀因素影響下,創業板被動跟隨大盤迴落。當前滬指已臨近2800點,主流媒體發文指出A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投資價值顯現,反觀歷史上大盤觸底反彈行情,我們發現創業板往往充當了先鋒角色。

反彈先鋒,漲幅遠超大盤

在市場觸底反彈過程中,創業板往往充當起了先鋒角色。從歷史走勢來看,自09年創業板開板以來,大盤極速下跌後迎來企穩反彈的情況大致有3次。以上證指數開啟反彈後的一個月為觀察週期,發現創業板走勢的整體表現明顯強於主板市場,除第一個週期稍遜之外,在第二和第三個週期反彈力度與主板拉開了空間,數倍於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3次平均漲幅11.82%,分別跑贏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6.58和2.69個百分點。

反弹先锋!历史上A股三次暴跌后的反击中 创业板涨幅远超大盘

聰明資金逆市抄底,ETF規模暴漲

每一次市場反彈的背後,都少不了主力資金推波助瀾。今年以來市場持續震盪調整,低迷行情令不少投資人失去耐心,紛紛選擇清楚離場,不過在市場恐慌性拋售時,聰明資金卻展示出貪婪。

看好創業板後市的內地投資者正借道ETF佈局,今年以來創業板ETF獲得大量資金淨申購,份額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兩市共有非貨幣型ETF150多隻,名稱中帶有“創業板”字樣的基金有8只。這8只創業板ETF總份額從去年底的44億份一路攀升至210億份,年內增長近四倍,其中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達到100.46億份,較年初增長近34倍;受益於份額增長帶來的資金流入,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總規模已突破130億元。

反弹先锋!历史上A股三次暴跌后的反击中 创业板涨幅远超大盘

淨利增速回升,業績改善顯著

借道ETF佈局的資金往往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有著嚴格的投資策略,堅持價值投資,佈局選股一貫苛刻。弱市行情下市場風險偏好趨緊,機構投資者選擇逆市加倉,看重的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回暖。

經過長時間的消化、整合,創業板上市公司正在從之前低迷的狀態中逐漸恢復,內生增長動能開始發力。從2018年一季報數據來看,創業板歸母淨利潤增速大幅改善至28.75%,單季利潤增速觸底後加快上行,各結構板塊均較前期呈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修復,尤其是,創業板中的藍籌股表現大幅強於創業板整體。

反弹先锋!历史上A股三次暴跌后的反击中 创业板涨幅远超大盘

以往經驗顯示,創業板一季報較好,中報和年報業績必定不差。事實也正如此,中報業績預告可見端倪。

截至7月12日,已有40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發佈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披露率為55.45%,由於創業板中報預告披露必須在7月15日前完成,相信在未來幾天會有更多創業板上市公司發佈業績預告。

從已披露數據來看,上述公司中有304家業績預喜,佔比74.69%。其中,136家公司業績預增,全志科技科技預告淨利潤增幅最大,為4634.29%;魯億通、漢邦高科、通源石油和建新股份等4家公司增幅也在10倍以上;此外,辰安科技、鴻特科技、紅相股份和科斯伍德等65家公司淨利潤有望實現翻番以上。

行業方面,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傳媒等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表現突出,對推動創業板業績內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估值構築安全墊,配置吸引力增強

風險落地過程中,投資人更加註重安全性,低估值成為創業板吸引投資人的又一項安全指標。經過市場回調及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消化,創業板指數估值重心不斷下移,已經回落至歷史低位附近,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當前創業板指市盈率(TTM)為40.59倍,低於歷史均值(53.23),與滬深300的溢價率也逐步萎縮至300%左右。

反弹先锋!历史上A股三次暴跌后的反击中 创业板涨幅远超大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