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監管|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止我們,還有台灣

區塊鏈監管|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止我們,還有臺灣

前言:與內地一樣,ICO的亂象也讓臺灣當局困惑與棘手,到底是一棒子打死還是留有餘地?

近期,區塊鏈領域最火的要數數字資產交易所,自從FCoin將去年龍網那一套“交易即挖礦”引入吸引大批投機者入場後,提出類似玩法的交易所就層出不窮了。亂象並不侷限於內地,臺灣亦然。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佈了一篇關於當前臺灣對區塊鏈,尤其是ICO在臺發展狀況的文章《臺灣對虛擬貨幣如何管》。仔細閱讀會發現,無論內地還是臺灣,區塊鏈野蠻生長的情況都大同小異,不同的是監管層對這樣新興科技帶來副產品的接受程度。

區塊鏈監管|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止我們,還有臺灣

內地和臺灣:區塊鏈現狀大同小異

文中對臺灣區塊鏈現狀的描繪其實也是對內地區塊鏈發展全景圖的簡述。

5月初,臺灣區塊鏈新創圈的最新指標案例──幣託(BitoEX)募資案引發臺灣投資界關注,海峽的另一邊,內地同樣有采用募資方式啟動的交易所項目——幣安,這個在內地嚴厲監管政策出臺後反而憑藉海外優勢後來居上的交易平臺一直因此為人稱道;“其他如零手續費交易所考賓虎(Cobinhood)、場外交易平臺OTCBTC,都曾公開向民眾募資”,反觀內地區塊鏈項目融資金額與數量,情況只會更繁雜。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在文中提到:“發售代幣吸引用戶只是第一步,幣託要在競爭激烈的交易所間留下用戶,終將取決於平臺的用戶體驗、交易質量和安全保障。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交易所多角化經營,才能減少對手續費收入的依賴。因為現在交易所太多了,投資人一定會跑去手續費低的交易所。”如果將這些對策移植至內地的數字資產交易所,策略完全適用。

與內地一樣,ICO的亂象也讓臺灣當局困惑與棘手,到底是一棒子打死還是留有餘地?

文中指出,“臺法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邱太三近期表示,已邀集各單位協商,為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研議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納入管理,預計在今年11月APG(亞太防制洗錢組織評鑑)召開前完成相關工作。”但另一方面,“銀行局強調,因島內還沒有特殊規範,所以對於虛擬貨幣、區塊鏈等應用非常審慎,不過同時也希望‘保留市場自由的可能性’”。

區塊鏈監管|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止我們,還有臺灣

放開口子是臺灣搶佔區塊鏈高地的出路嗎?

今年5月,臺灣“立法院”推動區塊鏈連線暨產業自律組織成立大會召開,臺灣立法委員許毓仁在大會中表示組建新的議會小組臺灣區塊鏈議會聯盟(TPCB),旨在聯合各黨政治家建立明確的監管框架,促進區塊鏈發展,保護投資者。

另外,許毓仁還表示欲通過引進全球風險投資基金和加密貨幣兌換,設立專門的監管“沙箱”提供最初的貨幣支持,讓臺灣成為“加密貨幣地區”和“區塊鏈島”。同日,臺灣加密區塊鏈自治組織(TCBSRO)成立,兩個消息一度被公眾解讀為對區塊鏈產業發展利好

臺灣對區塊鏈技術的探討並非一時興起。去年4月26日,臺灣首次舉辦區塊鏈公眾聽證會,探討區塊鏈與現金傳遞關係以及當前監管和學術研究問題。會上,臺灣大學教授兼金融局成員管中閔稱,區塊鏈技術將成為連接臺灣與全球產業間的跨境通道。他還強調,這種新興方案的成本效益遠遠超過傳統的支付方式,並表示:“

臺灣應當儘快抓住這次機會。”

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也在臺灣進行了相關佈局。去年年底,微軟宣佈以其Azure雲平臺為基礎,在臺成立亞洲“首個最先進的聯盟區塊鏈網絡”;另外,微軟區塊鏈領域的AMIS已與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成立的新聯盟機構,甚至和多家區域性銀行機構合作,共同推動臺灣金融市場的區塊鏈技術發展。

首次代幣發行融資引發的亂象,夾雜著搶佔技術早期優勢的緊迫性綜合起來,已經讓政策制定者棘手不已,“如何讓區塊鏈產業在自己的地盤上獲得良性發展”,無論對於內地還是臺灣,甚至世界各地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換句話說,面對飛速發展的區塊鏈產業,無論對哪個國家地區來說,機遇和挑戰都並存。

互動:你認為哪些地區的政策環境最適合區塊鏈發展?原因是什麼,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