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導古龍之死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天下事沒有一成不變的。近年來,因武俠小說已受到一定的肯定,遂有了“新派”之說。

許多論者咸認為金庸、梁羽生二位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這種說法筆者不能苟同。我敬佩金、梁二位的成就,但那只是“變”而不能算“新”。這就像傳一詳。《詩》三百篇是詩,到了“太康體”、“元嘉體”還是詩,再到了“徐庚體”、“齊梁詩”、“玉臺體”、“元和體”、“長慶體”、“西昆體”,它還是詩。對這些,學者、論者僅能將千年以來的詩區分為“古詩”、“近體詩”或“今體詩”,而不敢稱它是“新詩”。只是到了“五四”,胡適之、徐志摩出,他們的詩才算是“新”詩。同理,武俠小說只有到了古龍才算是“新”,才堪稱之為“新派”。也正因為古龍的“脫胎換骨”、“重臨江湖”,才又為武俠小說締造出另一高峰。古龍,彷彿他天生就是個浪子。有家,卻享受不到家的溫馨;喜好西洋文學,環境又使他無法在“淡江英專”深造下去。自動休學後,就仗著一支代劍的筆,闖蕩江湖,四海為家。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一九六○年前後,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劍客”訂交,過從甚密。但臥龍的梟雄、諸葛的霸氣、司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壓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並駕齊驅、一較身手,就必須求變、求新的道理。

於是,他伴著一位具“田園美質”的小家碧玉,遠避塵囂,在一處青山碧水的小鎮,過著半隱的生活。

浪子和田園,是無法諧和的色調。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離開了小鎮,也揮別了那位相伴三年的“她”,帶著無邊的迷惘與落寞,重又投入浩瀚江湖。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三年的山林生涯,對他的創作確有相當大的啟迪。《絕代雙驕》和《楚留香傳奇》中的《血海飄香》都是在重入江湖後完成的。

這兩部作品問世後,古龍的名氣越來越大,鈔票越來越多,交遊也越來越廣。

相識滿天下,古龍身邊沒有斷過朋友,但知己又有幾人?

秦樓舞榭,千金買笑,依紅偎翠,名劍風流。古龍身邊從未斷過女人,然而,他究竟真愛過誰?誰又真愛過他?酒醒人散後,依然是一片寂寞,無邊蕭瑟。

這些悲、歡、離、合,點綴了他的浪子生涯,也走進了他的小說。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於是,他寫出了《風雲第一刀》。上半部一九六八年連載於香港《武俠世界》,下部易名《鐵膽大俠魂)連載於一九六九年創刊的香港第四本武俠雜誌——《武俠春秋》,一九六○年出單行本時將上下部兩部合併,改名為《多情到客無情劍》。(此名雖有詩意,但將第一主角“小李飛刀”換成“劍客”卻不夠妥當,故上海學林出版社將其恢復原名。)

此時,香港梁羽生的巔峰之作《萍蹤俠影錄》、《白髮魔女傳》以及《雲海玉弓緣》均已完成。金庸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視武林,儼然有主盟武林天下的雄姿。

而張夢還卻於此時退出武林去做專業騎師,牟松庭也因故退隱,蹄風移居加拿大,那“天下第一快筆”的倪匡忽然興趣大變,改寫起現代動作和科幻小說。

香港武俠文壇的“青黃不接”,只有靠臺灣作家的供稿,古龍當然成了第一人選。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就在這一年,他攜帶一位“東洋美女”搬進了臺北市牯嶺街的“三福公寓”,過著神仙美眷般的生活。這段日子,是古龍一生最快樂、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

為了靜靜品嚐、享受這在美好的生活,古龍屏絕了那些交遊,但有三個人是僅有的例外:一個是“新派”武俠名家高庸,一個是曾多次為各武俠名家捉刀、號稱“天下第一槍手”的於東樓,還有一個便是正以科幻小說享譽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這段幸福的日子裡,他每天都和高庸、於東樓同進同出,一起談故事、寫稿,夜晚則一起去喝酒。他那幾部名著如《風雲第一刀》,《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天涯·明月·刀》,《大人物》,《驚魂六記》第一部的《血鸚鵡》,《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傳奇》續集的《鬼戀傳奇》、《蝙蝠傳奇》、《桃花傳奇》、《七種武器》的前五部《長生劍》、《碧玉刀》、《孔雀翎》、《多情環》、《霸王槍》,還有金庸親自向他約稿的《陸小風傳奇》等等,幾乎都是在這裡完稿的。“三福公寓”似乎是塊“福”地,古龍就在這裡不知不覺中已登上“新派”掌門人的寶座。高庸也因寫《紙刀》和《禍水雙侶》等佳作,而逐漸受到電視界的重視,終於成了臺灣最負盛名的編劇人之一;而於東樓也在此時創辦了漢麟出版社,社址就在“三福公寓”樓下。

一九七二年,古龍離開了那位日本美女,又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香港的武俠小說業,此時受到電視臺紛紛搶拍武俠劇的影響,市場一蹶不振。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將《明報》副刊的地盤讓給了古龍,宣告封筆。香江的武林天下,靠梁羽生一人就獨木難支了。

臺灣武俠小說業也因日本漫畫(動畫片)和武俠片的湧進,生意一落千丈,無復當年盛況。

儘管古龍魅力十足,但他的作品越來越少,自然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幾位成名的作家,為了生存,也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紛紛改變風格,競相仿效古龍,希望寫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在此風尚下,司馬翎的《玉鉤斜》、《飛羽天關》,慕容美的《燭影搖紅》、《天煞星》,柳殘陽的《梟中雄》、《拂曉刺殺》、《明月不再》等也風光一時。

“新派”統一了武林,古龍當然成了實至名歸的“武林至尊”。

金庸倪匡溫瑞安惋惜古龍之死,當年各大新聞報紙怎樣報道古龍之死

正所謂“譽,謗亦隨之”,此時有人批評古龍武功招式寫得太少,不像武俠小說。陳曉林先生在他的《奇與正》一文中就說過:“武俠小說發展到古龍時,已經沒有辦法用武功或招式來討好、吸引讀者,因為讀者所要看的武俠小說內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問題。”

也有人說古龍缺乏“舊的學養”,少了詩情畫意的味道。

也有人批評他行文和排列的方式。

但我卻認為,這些地方正是他的“變”和“新”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