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底層變成城市底層,農村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真的值嗎?

又是一年高考,這波喧囂過後,我們冷靜下來思考,讀大學真的是我們的唯一出路嗎?

對於農村學子來說,和同村沒讀大學,仍舊守著一畝三分的同齡人相比,好大學畢業的農村孩子是要光鮮亮麗的多。

但是,如果辦目光投向城市,和擁有大把資源和良好背景的城市人相比,農村學生仍舊是一無所有的城市底層。

從農村底層變成城市底層,農村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真的值嗎?

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同樣考上重點大學以後,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區別?舉個例子或許更好理解:

農村男a與城市男b在同一個公司,拿同樣的工資3000。

城市男吃住在家,家裡給買了“現代ix35”開著上班車,週末郊區自駕遊。

農村男,房租水電寬帶電話1000,吃的快餐每月1200。3000塊在滿足基本生存條件後剩800。800塊怎麼如何養家?不幸生病怎麼辦?父母生病怎麼辦?

同樣的工資,一個週末自駕遊,一個維持最基本的生存。

考上重點大學的農村孩子,他們就是從農村底層變成了城市底層啊!

從農村底層變成城市底層,農村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真的值嗎?

“好好努力奮鬥,實現階級跨越,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是每個考上985、211的農村孩子的最美好的期盼。

但擺在他們眼前的問題是用微薄的薪水去對抗高昂的房價,他們病不敢生,聚餐不敢去,連吃一頓豐盛的晚餐都要揹負心理負擔。

多年後,他們漲薪了、升職了、買房了,但是他們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提高!仍然要花費很多的錢才能讓孩子上一個不錯的學校,仍然要幫孩子交首付;而城市的土著們,貌似這些都不是問題。一個原生家庭提供給孩子的,除了經濟上,資金上的支持外,還有選擇的自由,思維方式從小耳濡目染浸透。農村孩子沒有任何助力地去跟那些有家底有背景的人同臺競技。

從農村底層變成城市底層,農村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真的值嗎?

這並不是在鼓吹“讀書無用論”。其他孩子可以“做直升機”,那是因為他們贏在了起跑線,農村孩子的沒有爹拼,自己再不努力,還玩個啥呢?

看看馬雲、馬化騰、劉強東這些人,都是從出身寒門到出人頭地。像他們一樣成功,的確很難。但是成功,對大多人來說是接力賽,而不是一場短跑。對於想出人頭地的農村孩子來說,如果不是天賦異稟,那麼競爭規則相對透明的高考,也許是通往成功最好的選擇。


從農村底層變成城市底層,農村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真的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