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早戀誤導受衆,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旺旺雪餅、旺仔牛奶、旺仔小饅頭…對於80、90年代的年輕消費者來說,旺旺和旺仔系列的休閒零食、牛奶是童年最為難忘的一段回憶。

從雪餅等米果到牛奶等乳製品飲料,1992年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旺旺,其產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廣告宣傳。不過,常在河邊走,旺旺家的廣告最近也溼了一次鞋。

O泡果奶電視廣告違規:立即停止播出!

2018年6月1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一則關於立即停止播出“O泡果奶”等違規廣告的通知。通知指出,宣傳“O泡果奶”“莎娃雞尾酒”的電視廣告,部分內容含有表現學生早戀和少男少女飲用酒精飲品感受等情節,價值導向存在偏差,易對未成年人產生誤導,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國家廣電總局決定,自即日起,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立即停止播出上述廣告,並舉一反三,全面清查所有在播和擬播廣告,嚴把導向關,凡存在類似違規問題的,一律禁止播出,堅決杜絕此類違規問題。

O泡果奶是中國旺旺旗下一款果奶飲料,旺旺官網顯示分三類包裝,分別是旺旺O泡果奶單排125ml(原味)、旺旺O泡果奶單排125ml(草莓味)、旺旺0泡果奶1.5L(喜宴版)。旺旺O泡果奶廣告也分三篇,分別是O泡果奶(親親篇)、O泡果奶(帶動篇)、O泡果奶(過癮篇)。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旺旺“莎娃雞尾酒”則是一款定位18歲以上年輕女士的預調雞尾酒。“莎娃”雞尾酒的酒精度為3.5%vol,有蜜桃和荔枝兩種口味,規格為275ml/瓶。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旺旺“莎娃雞尾酒”官網最新廣告分兩篇,分別是“莎娃酒-會嗨就是快樂篇”和“莎娃酒-微醺初體驗篇”。這兩個廣告內容均很明顯地表現了學生早戀和少男少女飲用酒精飲品的感受,尺度過大因而被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禁播令。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違規宣傳飲料“上癮”:O泡果奶誤導未成年人

消道長查閱了O泡果奶官網公開的三個廣告案例,在第三個O泡果奶(過癮篇)涉及違規內容較明顯,廣告內容全篇強調喝O泡果奶會“上癮”。如廣告中兒童演員開篇“我癮來了、我上癮了”;廣告中還存在成年演員廣告語“這個癮行”、“這個癮好”“爸爸媽媽陪你一起上癮”、“我們一起上癮”等。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去年以來,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和廣大家長紛紛批評網遊上癮影響兒童健康成長。旺旺O泡果奶的電視廣告大張旗鼓宣傳兒童吸食飲料上癮,顯然在價值觀導向上出現了重大偏差。

兒童還處於成長階段,還沒有建立完整的價值觀體系,在兒童價值觀建立的初期,企業顯然不適宜以“我上癮了”這樣的廣告用語來達成銷售目標。尤其是廣告中以兒童視角公開宣稱“我癮來了”、“我上癮了”。

除了“上癮”宣傳,O泡果奶(親親篇)和(帶動篇)中,旺旺廣告還存在未成年人親親、廣告用語誤導未成年人等內容。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洗腦式兒童廣告:O泡果奶越過警戒線

中國旺旺本次O泡果奶飲料廣告遭遇國家廣電總局禁播,是近年來較為罕見的大事件。禁播令彰顯了國家相關部門對宣傳兒童上癮、誤導未成年人的產品和企業廣告的零容忍態度。

從當年大街小巷耳熟能詳的“再看我、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旺仔牛奶廣告,到現在一句 “給我 O 泡、給我O泡、O泡果奶O O O”果奶飲料廣告,旺旺家的廣告普遍自帶一種神奇的洗腦魔力,令人過目難忘。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不過,和當年旺仔牛奶廣告的命運不同,這次旺旺O泡果奶的“洗腦”式廣告,顯然是越過了警戒線。被國家廣電總局禁播,給旺旺和諸多快消品企業一個警示:涉及未成年人的廣告宣傳和用語必須慎之再慎。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類似O泡果奶(過癮篇),公然將兒童食品宣傳成“會上癮”的產品,廣告傳播效果越大越廣,所產生負面效果也就越深。對於家長來說,如果讓孩子長期處於“上癮”廣告的洗腦之下,聽信廣告宣傳而對果奶飲料上癮,必然會影響兒童正常的飲食習慣形成。

在知乎,網友歸納了旺旺廣告的三大特點:重複、亢奮、兒童視角。旺旺產品主要細分市場是兒童,廣告的受眾大多也是兒童。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從廣告心理學角度分析,兒童對於廣告的模仿或者重複表述,經常可以起到二次傳播的作用。兒童的理解、 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旺旺廣告做得普遍很簡單,偏幼稚風格。對成年人而言,旺旺廣告可能會有些畫風清奇、不可思議,但對於兒童來說卻是非常歡快又喜歡,兒童歡樂多廣告模式。

兒童對於廣告無意識的自發模仿,對於家長來說,一方面是直接促成產品購買行為,另一方面是一旦企業廣告違規越過警戒線,容易對兒童產生誤導。

宣揚早戀誤導受眾,旺旺O泡果奶廣告違規被禁播!

O泡果奶廣告語“這個癮好”、“這個癮行”就是典型反面教材。兒童理解和認知範圍有限,平時看多了這種廣告,兒童未來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上癮是好事”、“爸爸媽媽要一起上癮”等不良价值觀,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