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後快遞網點積壓包裹 快遞員每天只睡5小時

雙十一後快遞網點積壓包裹 快遞員每天只睡5小時

雙十一

今年的雙11,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電商平臺、快遞公司紛紛推出“智慧物流”:菜鳥網絡通過大數據賦能,優化包裹的流動線路,打通平臺、商家、快遞公司總部和網點間的數據,藉助菜鳥超級機器人倉群、搬運機器人、全自動流水線、機械臂等實現聯動服務。

京東物流打出了無人科技、多樣服務、數據驅動、協同開放等王牌,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13個“亞洲一號”智慧物流中心及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等在今年全面投入使用。

據媒體報道,順豐、韻達、中通等多家公司均在今年雙11期間使用自動分揀系統,圓通速遞相關負責人也明確告訴《IT時報》記者:“今年首次上線了自動分揀設備。”

高科技替代了人工操作,部分消費者也反映,“今年的物流好像是要快一點。”但對末端網點而言,老問題依舊存在。“有積壓,每天幾百上千件”,快遞員們在這場智慧物流的大比拼中延續瞭如同往年一樣的忙碌,甚至加班更多、睡覺更少,“每天要送400多件,晚上要忙到11∶00。”

  網點包裹數量翻倍,老闆也來幫忙

雙十一後快遞網點積壓包裹 快遞員每天只睡5小時

快遞堆積如山

位於上海市膠州路上的圓靜速遞有限公司是圓通速遞一個較大的加盟網點,從11日起這裡就處於風風火火的一片忙碌之中。1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該網點,只見門口停放了五輛大貨車,四五十名快遞員進進出出,分揀、包裝、打電話、在配送車後座綁包裹,“第二次派單從三點開始,現在正是忙的時候,”一名負責人向《IT時報》記者介紹:“門外的五輛大車是上午過來的,包裹量有一萬多件,比平時翻了一倍。這幾天忙得要命,連老闆都過來幫忙。”記者看到兩名身穿黑色西服的中年男人正在貨架旁邊裝包裹,據這名負責人介紹,其中一位就是網點的老闆,“這幾天他也和普通快遞員一樣,天天來這裡分揀、包裝,同時督促工作。”

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雙11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8.5億件,同比增長29.4%;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3.31億件,同比增長31.5%。

在雙11全國縣域經濟交易額排名中,崑山位居第一,作為韻達快遞在崑山的一名加盟商,劉樂(化名)也感受到包裹量劇增帶來的壓力。“這幾天包裹大概增長了近3倍,快遞員工作時長最少都在13個小時。”劉樂對記者表示:“我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十點多,晚飯都來不及吃。”

  招聘臨時工,網點依舊積壓“幾百上千件”

雙十一後快遞網點積壓包裹 快遞員每天只睡5小時

快遞小哥

“智慧物流提升了分揀效率,但在末端網點還是要靠人工去配送,所以網點的壓力並沒有減輕,對小網點來說甚至還會加重。”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上述圓靜速遞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籌備雙11之前,公司已經招聘了十幾個臨時工。11月11日下午,記者在外來員工聚居地浦東新區康橋鎮火箭村的招待所門口看到大量臨時工的招聘信息,其中包括圓通、申通、京東等,日薪200元左右,時薪15—20元,不少外地人紛紛前來打聽招聘情況,在一個招聘點,記者半小時內就發現有十幾人有意應聘這些職務。

位於海口路上一家百世快遞加盟網點的老闆鄭豔秋(化名)也透露,“招了兩三個人,但還是忙得不可開交,主要是件量增加得太多,新招聘的人也不熟練,有時候處理不完。”她向記者表示,網點出現積壓現象在雙11期間很常見。

順豐快遞一名快遞員則告訴記者,他最近的工作量比平時增長了近一半,據他了解,很多網點在這幾天都存在包裹積壓情況,少的積壓幾百件,多的會達到上千件。

鄭豔秋認為,小網點離智慧物流還很遠,主要原因是分揀設備用不起,也沒有空間擺放設備。而上述圓靜速遞負責人則表示,圓通已經在嘗試利用智能物流設備來調控每個網點的包裹量,根據實際的配送能力來發送相應的包裹,“未來這塊更加成熟以後,將有助於提升快遞配送的服務質量。”

  快遞員只睡5小時,一天要送400多件

雙十一後快遞網點積壓包裹 快遞員每天只睡5小時

快遞員

清晨5:30,上海的天空還沒有亮透,程海(化名)就來到公司報到,打卡、卸貨、分貨、掃描、裝貨。6:30左右他開始送貨,騎著小摩的在長寧區的大街小巷裡穿梭。他是大渡河路百世匯通的一名快遞員,雙11對他來說是忙碌的日子,也是掙錢的日子。“現在的件量是平時的2倍多,一天大約要送400多件。”記者打了好幾通電話,程海才顧得上接聽。他很忙,時刻騎行在路上,連接電話都是急促的,“這一週到十天左右,我大概都要忙到晚上十一點多。”不過讓他聊以安慰的是,收入也漲了很多,之前一天收入大約200元上下,這幾天都漲到了四五百元。


和他同屬一個網點的還有老鄭,今年48歲,老鄭對雙11的感受是“痛並快樂著”,送件太多,太累,身體吃不消,但收入可觀了不少。他向記者表示,做不到像程海那樣去拼了,“他一天才睡5個小時,我不行。”

老鄭說,按照公司的總件量,每人每天平均大約300件,但他只送到170至180件左右,過了兩百就送不動了。

今年的雙11,有幾個“變”,第一是交易量在“變”,變大了,截至11月11日24∶00整,天貓交易額達到1682億人民幣,創史上新高;京東也首次公佈了交易額數據,截至上述時間,累計交易(11月1日—11日)突破1271億元。

第二是物流在“變”,變快了,電商平臺、快遞公司紛紛推出智慧物流的概念並落地實實在在的科技與設備,一些消費者向記者表示:“(雙11快件)已經收到了好幾件。”

但更多的是“不變”:臨期大量招聘不變、網點手工操作不變、包裹積壓現象不變、快遞員更加忙碌不變。

今年雙11,不變的是面,變動的是點;不變的是目前的實踐,變動的是前瞻的觀念;不變的是固守的操作,變動的是顛覆的思維。

物流業正在掀起一場智慧之風,然而目前止於青萍之末。未來的物流,智慧科技將更加廣泛精準地嵌入各個環節,屆時,人們的消費體驗,所能獲得的服務感知或將得到一個質的飛躍。我們期待更加智慧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