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遊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冬遊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沁源,因沁河發源地而得名。崇山峻嶺間,沁河水奔流不息,神韻勃發。

俯瞰太嶽,沁源猶如鑲嵌其間的一顆璀璨明珠,光華四射。位居長治、臨汾、晉中三地交界處山西省旅遊資源聚集區的生態腹地,使沁源具備了向南連接臨汾堯都、洪洞大槐樹等晉南根祖文化旅遊線路,向西融合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綿山風景區、石膏山風景區,向北毗鄰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等晉中民俗文化旅遊圈,向東可融入上黨、太行旅遊產業帶的獨特區位優勢。

冬遊海之南,夏住沁之源,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沁源宜人的氣候條件,廣袤的森林,天然的牧坡,山巒起伏,翠嶺疊彩。

沁源是山西省林業大縣,全國油松之鄉,有“綠色沁源 太嶽花籃”之美譽。多年來,沁源連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園林縣城”“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國生態魅力名縣”“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稱號。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沐浴著山間晨霧,聆聽著林間鳥語。清晨,迎著東方泛出的一抹霞光,一路前行,走進這座恍若世外桃源的小城……

自西漢置縣以來,滄桑鉅變,在沁源大地上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故事、優美傳說和大量的歷史遺存、民俗風情。全縣散落各地的不可移動文物達630餘處,沁源秧歌和剪紙、石雕、鞋墊等近40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出沁源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風貌。優美動人的沁源秧歌、沁源花鼓、沁源三絃書等民間藝術經久傳承。靈空山龍的傳說、王鳳北魏石窟、伏貴村“九曲黃河陣”、舞龍燈以及古寨傳統古村落等民俗文化遺產,在沁源交匯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沁源剪紙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葫蘆烙畫

原始自然的生態環境、美麗鄉村的田園風光、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歷經滄桑而不失本真,流淌千秋而依然如畫。微風輕拂,送來陣陣花香和青草的芬芳,田園經濟、森林康養、太嶽文化、休閒運動正融入這裡的每一寸土壤,“國際慢城 生態沁源”的藍圖已逐漸呈現出清晰的模樣。

山水之間林深草茂,純淨的自然環境讓沁源成為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天堂。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數不盡的珍禽異獸,看不盡的異草奇花。

重點保護動物在這裡自由嬉戲,珍稀瀕危植物在這裡絕美綻放。

舉目靈空山,百年巨松隨處林立,參天蔽日蔚為壯觀。深潭幽谷、奇峰並出,古蹟勝景,景景宜人。穿過林海,跨過普渡橋,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的聖壽寺以非凡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文人雅士前來尋幽探勝。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靈空山風景區

在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菩提山中穿行,林深處隱隱傳來菩提寺的悠悠鐘聲,空靈幽靜、引人遐想。于山明水秀,雲霧繚繞處峰迴路轉,傳統古廟會洋溢著的喜慶氣氛撲面而來。逢佛教節日,善男信女紛湧而至,香火旺盛。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菩提寺

沿著山澗溪水,溯流而上,入深山峽谷、蜿蜒前行,直至林茂草奇花豔麗,泉水甘甜清見底的沁河源水源保護地,享受清泉的滋養。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鷺

在芊林背肆意瀰漫的新鮮空氣中,放鬆心情,順暢呼吸,盡情享受大自然饋贈的神清氣爽。坐等深山松風起,極目遠眺,10萬畝林海翻騰,此起彼伏,生機盡放。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芊林背

順著彎曲的小路,走進深山老林裡的官灘鄉和景鳳鄉,小橋流水,鳥吟蝶飛,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中徜徉,返璞歸真,感受生命的靈動與鮮活。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景鳳鄉帳篷節

遼闊碧綠如大草原的花坡,濃濃的草從高山上一瀉而下,草地順著山的線條盡情鋪展,五顏六色的野花如同漫天繁星散落於綠野之上。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太嶽花籃——花坡

遙遙望去,龍鳳峽谷奇異絕妙的地理構造如神龍伏地,蜿蜒盤曲,層林盡染的森林覆蓋著峽谷,走在溫潤的谷底,宛若進入清幽奇麗的原生態畫卷。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龍鳳峽

臨山而建,臨泉而居。漫步琴泉山,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和內涵豐富的鄉土文化,凝結在這靜美的時空之中,喚醒了深藏心底的農耕情懷。

感受紅色氛圍,追尋歷史革命遺蹟,仰望沁源圍困戰紀念碑,在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緬懷先烈,真正做到寓教於遊,寓教於景,讓紅色記憶渲染新時代的理想信念,成為建設美好家園的永恆力量。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沁源圍困戰紀念館

依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人文優勢,多年來,沁源縣立足產業發展實際,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目標,確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文化旅遊發展理念,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內涵,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以森林旅遊為主的綠色產業發展新路子,優化景區配套設施,著力將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未來,全縣將大力度投入、大手筆建設、快節奏推進,以嶄新的太嶽精神書寫沁源的綠色傳奇。

冬游海之南 夏住沁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