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品琴之境

文化思想:品琴之境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琴位列“琴棋書畫”之首,現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琴之“古”,散淡為“韻”,沉凝為“境”。

古琴不喧,最宜與一爐沉香幽幽為伍;古琴不玄,亦宜與一場詩吟親親做伴。

因而,左琴右書,君子無故不撤琴;因而,琴棋書畫,古琴當之無愧居首席。

文化思想:品琴之境

古琴又稱瑤琴,被譽為“聖人之器”“國樂之父”。傳說為上古聖人伏羲所造,又傳說為文武周王完就為“七絃”,至孔子“絃歌不輟”,中華禮樂,一脈相承。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是“吟猱”,也是“聆悟”。對於彈者與聽者而言,浸潤是最好的交流。高山流水,設若沒有伯牙志在高遠之“撫琴”,沒有子期心靈感應之“聽琴”,曠世知音存在嗎?

  於是,司馬相如要操琴一曲,“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賺得美人歸,風流滿天下。

於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要上演千古絕唱,臨刑一曲《廣陵散》,任你刀光劍影,我自笑傲風雲。

“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態”。在《琴賦》一文中,名士道出了意態由來——是琴給的定力!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在風流才子的坦白中,我們似乎也明白了美人相隨的緣由——是琴牽的紅線!

“削桐為琴,繩絲為弦”。造琴所用,在體為木,木為梧桐,鳳凰非此不棲居;在弦為絲,絲系情思,“春蠶吐絲死方盡”。

“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可以說,在古人心目中,古琴被賦予了完美寓意。形制法天地,琴面“圓而斂”,琴座“方而平”;絃音狀三才,泛音空靈似天,散音厚重如地,按音婉轉擬人。

匠心獨運而機心不存。無論造琴還是撫琴抑或聽琴,琴之境界取決於心。“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禪宗有“鏡心”之喻,日本茶道講究“和清敬寂”。宋代琴家追求“清厲而靜,和潤而遠”,明代虞山琴宗主張“清微澹遠”。凡此種種,無不把“心”與“境”聯結一體。

“耳根得聽琴初暢,心地忘機酒半酣”。當酒置換了茶,琴帶給人的律動可能更帶溫度。“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浸而進,此謂入境。沉浸其中,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何樂而不為。

文化思想:品琴之境

古琴有譜傳,但不刻板。只規定指法,不限制彈法。既體現出道家的灑脫,又蘊藏著儒家的關懷。通過“打譜”,琴家大可再創作,由此自成一家又異曲同工,風格流派紛呈而境界高下參見。

  一境:琴者,情也。情動於中而發於聲。《詩經》裡迴盪著琴聲,為嘉賓“鼓瑟鼓琴”,對淑女“琴瑟友之”;就連《詩經》的修訂也是合著琴聲的,史學家司馬遷如是描述:“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羈懷不可述,賴有古琴知”。這裡,琴完全人格化了。琴是落寞者的知己,是心有千千結的寄託。在琴面前,明代狂人李贄都變得一往情深:“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有怎樣的心聲就有怎樣的“手吟”,此謂“得心應手”;而從對面看來,所謂知音,當是“得手應心”。

  二境:琴者,禁也。東漢桓譚,通音律,敢直諫,著《新論》,內有“琴道”篇。言:“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又言:“古者聖賢,玩琴以養心。夫遭遇異時,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故謂之‘操’。”“操”,把持也。把持什麼?情操,節操也!以琴曲戒心律己,難怪不少古琴曲名直接以“舜操”“禹操”名之,而彈奏除“撫琴”外則曰“操縵”,至通俗小說,乾脆表述為“待我撫琴一操”。

  東漢班固《白虎通》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者。”南宋劉籍《琴議篇》雲:“琴者,禁也。禁邪歸正,以和人心。”又云:“善聽者,知吉凶休咎,國家存亡;善鼓者,變動陰陽,聚散鬼神。”危言正色,令人肅然起敬。

  三境:琴者,敬也。“眾器之中,琴德最優”“能盡雅琴,唯至人兮”。琴人視琴,冰心一片。但凡撫琴,必整潔環境,整肅衣冠。這是敬天地、敬神明,也是敬心、敬琴。蘇州怡園坡仙琴館有聯,曰:“掃地焚香無俗韻,清風明月有禪心。”怡園是座琴園,吳門琴派的琴人常於此雅集,以琴會友,“調心調身調息”。伴一炷爐香,聽一曲《普庵咒》,一時心地生涼。

“莫道無人識古琴”,知音可遇而不可強求。心懷敬意,不愁“奏罷無人聽”,更不怕“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四境:琴者,靜也。此靜雲淡風輕,此靜明心見性。是琴藝,也是琴道,歸結為琴之境界。出發處,“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落腳點,“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漸入佳境,則“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枝”。餘音嫋嫋,靜之極致,一準“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清”。

“清和淡雅”,古琴禪意。最激昂的宣洩如《酒狂》,最悲憤的泣訴如《胡笳十八拍》,最深沉的思念如《憶故人》,最明媚的歌詠如《梅花三弄》。奏畢,弦寂,一切歸於平和,歸於寧靜。“泠泠七絃遍,萬木澄幽明”,也許,這才是古琴魅力之恆存?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有時,聽聽古琴的曲名,詩情畫意,引人入勝。如《高山流水》,如《陽春白雪》,如《瀟湘水雲》,如《平沙落雁》,如《石上流泉》,如《鷗鷺忘機》……

  古琴無俗韻,有境界自成高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