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為人父母,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陪孩子寫作業時,百爪撓心:

  • 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尿尿,一會兒腿讓蚊子咬了……

  • 有點聲響就分神

  • 做事常常丟三落四

  • 一件事沒做完,又去幹別的事

  •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常常東張西望或發呆

孩子身上這些讓我們“抓狂”的毛病,其實都跟專注力不足有關。

專注力對於孩子有多重要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注意力集中。

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它指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的能力,同時能夠抑制對無關事物的注意。這個定義有兩層涵義:一是專心致志在一件事情上;而是能夠排除干擾。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當孩子在一件事情上專心時,意味著它具有持久的耐力(恆心);具有傾聽他人的能力(比如上課時);獨立思考的能力(專注時能有深度思考)。

當孩子能夠排除干擾時,意味著他具有較強的自控力,能夠抵擋外界不相干的誘惑。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

為什麼“專注力的天賦”後天會消失

兒童心理學專家說,孩子的專注力近乎是與生俱來的。嬰兒正是從各種專心致志地觀察開始構建自己的思維,慢慢了解世界的。

當孩子還是小嬰兒,他們對吃奶保持著熱情與專注;當他們大一點,可以把球拿在手裡把玩十幾分鍾;甚至簡單的衛生捲紙,孩子都可以饒有興致地撕半小時。對於自己熱衷的事,孩子會全身心投入。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而孩子的專注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下降趨勢,最主要的原因是成長過程中既缺少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機會,又受到了外界太多幹擾。

你或者家裡的長輩有沒有:

  • 在孩子玩得很專注的時候,喊他去幹別的事情?

  • 在孩子和你講話時,嫌他說的不清楚,打斷他、幫他表述?

  • 在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時,怕時間來不及會遲到而催他快一點?

  • 在孩子認真看書時,喊他喝水、吃飯或者上床睡覺?

  • 在孩子探索新奇好玩的東西的時候,覺得沒有意義而制止孩子?

其實,

成人的打斷是孩子初始專注力的天敵!

當孩子沉迷於一件事,讓他們馬上吃水果、喝水、打招呼、逗她玩,都是對他們的打擾,使得她無法專心在一件事情上,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導致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呵護孩子專注力的竅門

1、符合兒童發展規律

有位媽媽吐槽,她4歲的兒子完全沒法坐定2小時寫英語作業,她都快急死了。大家覺得這樣的期待合理嗎?

的確,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但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忌拔苗助長,用自己的焦慮轉嫁為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那麼,孩子發展規律是怎樣的?什麼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正確打開方式?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同,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會越短。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他們專注力訓練的時間。

2、尊重腦科學,把腦科學方法運用到訓練中

明白了專注力底層的“道”,更要學習提升孩子專注力的“術”。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孩子專注力不好,最重要的是視覺專注力和聽覺專注力要提升。這裡有一個前提是,我們要先識別出來自己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優勢類型。是視覺型?聽覺型?還是綜合型?針對擁有不同優勢的大腦,我們提供給孩子的訓練方法才會更有針對性。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比如,聽覺主導的孩子更適合用音頻資料當成訓練素材,而視覺主導的孩子用下面這種圖片素材訓練效果會更好。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3 、與孩子簽訂“行為合同”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某種動機引起的。每個人都有渴望被欣賞、被肯定的心理需求。當孩子的某種行為得到家長的讚揚和肯定時,他就會不斷重複和加強這種行為,以獲得父母更多的激勵與肯定。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過程同樣可以將這種心理機制應用於此。事先和孩子約定好行為,設定激勵的方式來獎勵孩子,記錄下孩子每天的進步。

具體的操作的方法如下:

第一, 與孩子一起確定專注行為並把它們寫在紙上。比如:“看10分鐘繪本”;“及時完成作業”;“按順序找數字”。同時,還要規定好每一行為的記錄方法。

第二, 與孩子討論確定獎勵方法。當孩子完成專注力訓練後,可以獎勵他“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餐館吃飯”等。同時,還要規定點數與實物的換算方法。如孩子只要完成四件任務中的兩項就可以得獎。

第三, 準備一個表格。用這一表格記錄孩子的得分。父母與孩子每天在規定的時間裡回顧行為與實施獎勵。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對年齡較大的孩子,行為合同還要包括“行為罰款”。如果孩子在合同期間犯有禁止性行為,那麼,要從他已經具有的積分中扣除一定的點數。這樣,孩子就有動力去表現好的行為而避免不良行為。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對孩子的獎勵,應該根據其每天積分的最後平衡來執行。例如在上述例子中,父母可以用孩子一天積分的最後平衡,來決定他看動畫片時間的長短。但是,有必要強調的是,父母對程序與標準的設立,必須以幫助孩子成功為目的。

個人專注力的培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和培養。換句話說,越早開始培養,長大後就越能擁有強大的專注力和自律,而這兩大品質對於個人的成長成才都是至關重要的。

希望上面的專注力培養小竅門能幫助爸媽讓孩子靜下心來,排出無關干擾,專注地投入其中。無論學習、事業,都能取得優秀成績。

專注力需要親子關係的基礎

也需要有效訓練方法的支持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